清城区地处珠江三角洲平原与粤北山区的交接地带,兼有山区、丘陵与平原等地貌。地势大体上自东北向西南倾斜,最高点为大帽山,海拔779米,最低处是石角虎山的莲塘,面积86亩,海拔4米。北部、东部和南部多山,西南部有大块平原并伴有小块低丘,间有零散低山,视野开阔。飞来峡地处北江中下游(飞来峡以下为北江下游),处于其中的区属境域属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北端,地势平坦,河坑交错,塘凼较多。
一、山岭
区境的山岭以低山为主,主要分布在北部、东部、东南部及最西端。海拔较高山峰,一般在海拔500米~700米之间,绝大部分分布在北部、东北部以及南部与广州花都交界的银盏,其中较有名的山峰有飞来峡山、大帽山、二帽山、黄藤峡山,笔架山、王子山等。位于东北部的清远名胜飞来峡山,主锋海拔666米。南部最高山为与广州花都市交界的牙鹰山,海拔581米。东端最高山为乐格山,海拔324米。西端最高山为回岐山主峰尖峰岭,海拔453米。
西端、峡山及北部山岭山体主要由砂岩、砂质页岩组成,东部、东南部及南部山体主要由花岗岩、石英斑岩及砂页岩组成。
二、山地
全区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面积约8平方公里,其中北部大帽山—黄藤峡—二帽山一带占5平方公里,峡山占2平方公里,银盏占1平方公里。
坡度在25°以上的陡坡、占山地总数的95%以上。
全区山地的表层大部分有岩石裸露。
三、丘陵
区境海拔500米以下100米以上的丘陵地约有319平方公里,海拔50米以上100米以下的缓坡低丘陵地约有117平方公里。
平原地区的丘陵地绝大部分是12°以下的平坡、缓坡地,面积约81平方公里,成土母质多为砂岩、砂页岩、花岗岩、间有坡积物和宽谷冲积物,土壤多为山地赤红壤。
区境北部、峡山一带的丘陵地,坡度较陡,以25°以上的陡坡为主,成土母质以砂岩、砂页岩较多、次为花岗岩、间有宽谷冲积物。
区境东部、东南部(如源潭、龙塘东南部)一带地域的丘陵地,处在花岗岩体风化层,成土母质以花岗岩为主,次为砂页岩、间有宽谷冲积物,易受山洪冲刷,崩山多,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坡度在25°以上的丘陵地一般分布在东南面与邻县相接壤的边界地区。
区境西端回岐山一带的丘陵地亦是以陡坡为主,成土母质则为砂岩、岩页岩。
四、平原
全区海拔50米以下的平原地共约469平方公里,分布在北江两岸及以南的平原地区。源潭及高桥圩附近亦有小块宽谷冲积、坡积平原或平坦地。
冲积平原的成土母为江河冲积物,占66%,土质砂粘比例适中的占50~60%、偏粘的占31%,45•2%的底土是黄泥土。宽谷冲积、坡积平原或平坦地的成土母质中,冲积物只占10%左右、50%为花岗岩、41%是砂岩、70%以上底土是黄泥土。
洼地,全区有高程海拔7米以下、无耕作的低洼地、断流的河滩地等3•3万多亩。其中低洼的塘底田约1万亩,主要分布在东部的一些管理区(村委会)内(连年为涝水所淹浸,种植水稻的成功率很低。故有少部分塘底田晚造可种植耐浸的水稻品种,大部分塘底田无耕作)。
五、主要山岭和洞穴
(一)主要山岭
笔架山 位于清城北偏东6•7公里,远眺五个山峰形似笔架,故名。中峰海拔481米,其余山峰于海拔504~611米之间,北南走向。
黄藤峡顶 位于附城后岗北部约4公里处,海拔675米,山体为砂质页岩,其东面为黄藤峡。
二帽山 位于附城后岗东北部约4公里处,由大小12个群峰组成,主峰海拔683米,形似竹笠帽,四周群峰似帽沿,面积3•6平方公里,北麓半山较平坦,山体为砂质页岩。
大帽山 位于附城江埗北部约4公里处,主峰海拔779米,东西走向。西部直抵文洞河边,东至樟洞,长5•3公里,为区内最高峰。
峡山 东偏北起于江口汛,西至白庙圩,峡长9公里,民间泛称此峡两岸的山岭为飞来峡山、古名禺峡山,共有72个山峰,南岸称南禺山,有34个山峰,主峰为三帽山,海拔468米,凤髻顶,海拔439米。北岸称北禺山,有38个山峰,主峰为峡山顶,海拔666米,另还有海拔600米以上山峰3个,山上有飞来寺、飞霞洞、藏霞洞等名胜古迹。
仙水坑 位于源潭南3•8公里,主峰海拔277米,俯视四周,3公里内遮无挡,其南部为迎咀水库。
牙鹰岭 位于龙塘圩东偏北3•6公里,主峰海拔153米,山脊走向为西南至东北,南麓为新塘水库,北麓为安丰铁矿所在地。
阿屎凹 海拔484米,与牙鹰山、王子山三峰处在北西线上,山顶岩石裸露。
牙鹰山 位于银盏坳东6公里,海拔581米,为区境南端最高山,表层岩石裸露,与西北面的王子山、东南面的阿屎凹三峰并立。
王子山 又名云腾岭,位于银盏坳东偏北7•2公里,主峰海拔556米,表层有岩石裸露,山体由花岗岩、石英斑岩和砂页岩组成。
天塘山 位于源潭镇东南约12公里处,海拔414米,山体由花岗岩、石英斑岩组成,表层有岩石出露。
称陀顶 位于银盏东北角,海拔431米,表层有岩石裸露,山体由花岗岩、石英斑岩组成。
旱窑顶 位于银盏东南部,海拔514米,山体为花岗岩。
高山寨 位于源潭镇东部约9公里处,海拔379米,山体为花岗岩,有岩石裸露。
高师顶 位于源潭镇东南13公里处,海拔359米,山上有树,与广州从化市鳌头镇交界。
十二窝顶 位于源潭镇东北向11公里处,海拔307米,为源潭圩与高桥圩之间的最高点,山上种植松林。
乐格山 位于高桥圩东北角约4公里处,海拔324米,处于英德、佛冈与区境交界处,山南有岩石裸露,山北为松林。
回岐山 位于区境最西端的石角镇西南部,自托盆村起至南端三水县大坑村止,长11公里,宽4公里,南偏西走向与北江大致平行。有14个海拔400米以上的山峰,其中主峰尖峰岭海拔453米,可俯视北江江面,为区境南部屏障之一。
(二)主要洞穴
清城区境内洞穴较少,其中较知名的洞穴为金芝岩,在附城后岗圩东约4公里处,岩洞颇深。金芝岩内有3个洞,一洞内有石井深约数十米。一洞有3块大石并立,有水滴下,下有穴,穴内有石燕。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清远县志》记述“唐开元中,望气者云,东南五十里有灵芝仙草,遣使求之,于岩获金芝二十茎,铮然作金声”,故名。后人据谐音将洞名又作“金鸡岩”。清代,岩洞之上曾建有凉亭。上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附近生产队采石,洞口被毁,今重修作风景区。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