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凤诗社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活跃在清远文坛的群众组织。“本社历期征集诗联,并无社址,亦无社员……各地投卷文友自由参加。”(诗社第五期启事)。当时陈卓陵在清远中学任教,因爱好诗词,结识了黄蔚平(报刊编辑)、唐寿仁(律师)、麦沣公(陈村商会秘书)、杨圣源(清远商会秘书,曾获国家模范教师殊荣)、雷海筹(清远城股商)及黄峰(清远名中医)等。他们经常过从吟诗作对,便组成了“鸣凤诗社”。主办人是黄蔚平、陈卓陵,筹组时的骈体序是唐寿仁所作,并请清代的遗老文人拔贡陈景吕、举人张友仁作品评,由璧记印务所代刊。当时来稿的有广州、英德、开平、东莞、曲江、南海、仁化、广西、邵阳、台山、四会、佛山、惠阳、南雄、香港等15个地区,作者42人,还有清远的20多人,共计60余人。
鸣凤诗社以后的30多年中,由于“左”的思潮影响,没有开展任何的活动,直到清远文联成立之后,才恢复了饶有群众基础的中秋诗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