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方言有个共同特点:单音词居多,这是古汉语的特征。多音词(主要是双音词)占的比重不大,且多见于名词等词类,分别叙述如下:
(一)名词构成法
通过前加或后加词缀,前加的叫前缀,后加的叫后缀。
1、前缀
(1)“阿”:放于亲属称呼或名字前面,有亲切意味。如:
阿爸 阿妈 阿公 阿婆 阿妹 阿静
(2)“老”:放于亲属称谓前,没有附加意义。
老公 老婆 老豆 老母
(3)“洋”“番”:置于舶来品名称前。如:
洋葱 洋烛 番薯 番瓜 番茄 番枧
这些前缀同样见于客话和鹤话,用法也相同。
2、后缀
(1)“仔”:可以单独用,本义是“儿子”,如“男仔”、“女仔”、“大仔”、“细仔”。也可以指动物,如“鸡仔’’(小鸡)、“猪仔”(小猪)。“仔”置于名词后,相当于普通话的“子”、“儿”。有“小”的意思。如
蚊仔 禾雀仔 柿仔 兔仔 耳仔 舅仔
客话和鹤话也有类似的词缀,客话与白话一样,写作“仔”。鹤话则写作“囝”,“囝”的本义也是“子”。
(2)“头”:“年头”、“月头”的“头”是有实在意义的,相当于普通话“年初”、“月初”。作为后缀的“头”只是名词的标志,没有任何实词意义。例如:
热头必 陂头 渡头 锄头 灶头 蒜头 膊头 骨头 伙头 芋头
(3)“佬”:可以单独用,本义指成年男子。放在一些名词(表示职业的)后,相当于普通话的“师”、“匠”或“的”字结构。如:
飞发佬(理发师)、斗木佬(木匠)、补鞋佬(鞋匠)、泥水佬(泥瓦匠)、耕田佬(种田的)、算命佬(算命的)、睇相佬(看相的)。
“佬”放在形容词或地名后面,带轻视之意。如
孤寒佬、傻佬、聋佬、外江佬、清远佬
(4)“哥”:置于名词后,无附加意义。如:
鼻哥 膝头哥 新郎哥
(5)关于男女性别或动物雌雄,三种方言都有自成体系的表示方法。它们共同区别于普通话的特点是:不象普通话那样将这些词缀放在名词前,而是置于名词后。例如:
表示男女性别的如“事头婆”(老板娘)、“伯爷公”(老头儿,带轻蔑的意思)、“肥婆”(胖女人)、“癫佬”(疯男人)、“癫婆”(疯女人)、聋佬、聋婆,以上为白话;“贼佬”、“贼婆”、“新郎公”、“新郎婆”、“斋婆”,以上是客话。鹤话的例子有“丈人佬”、“丈人婆”、“贼婆”等。
这些词缀有时并不表示雌雄,只是名词的标志。例如:
白话:虱乸 虾公 蛤乸(青蛙) 壳乸(水瓢) 手指公 盲公
客话:犽婆(老鹰) 蜎公(蚯蚓) 虱嫲 虾公 蚁公 杓嫲(水瓢) 鼻公 手指公 膝头牯
鹤话:鹰婆 蛤婆(青蛙) 手指公
(二)代词构词法
1、代词数的表示法。和广州白话一样,清远白话代词复数的表示方法是在代词单数形式上加“哋”,客话鹤话与之相同,而潮汕系闽语代词复数形式是通过单数形式的内部语音变化来表示的,可见鹤话受到了周围方言的影响。
2、指示代词三种方言都由表示近指和远指的两个特定的词加上量词构成。白话是“呢”和“嗰”;客话是“ti”和“该”;鹤话则是“只”和“许”。
(三)形容词构词法
单音节形容词重叠表程度加深,这种现象三种方言都有。例如“微微雨”(毛毛雨)、“慢慢行”(慢点走)“红红嘅衫”(很红的衣服)等。
(四)双音节词的词素顺序
有些双音节词的词素顺序与普通话正好相反,例如:欢喜(喜欢) 紧要(要紧) 人客(客人) 宵夜(夜宵) 尘灰(灰尘) 兄弟(弟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