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选择做一名幼儿教师?
因为从小就喜欢小孩子啊,那是种很奇妙的感觉!
出生于1987年的李琴坚信爱与教育同在,14年的幼教生涯,用细心、耐心和真挚的爱心照顾好每一个孩子,孩子们都亲切地称她为“老师妈妈”。
除了清城区第一幼儿园的教导处主任、幼师,李琴身上还有很多标签:清城区优秀教师,清远市学前教育中心组成员,清城区学科带头人,今年教师节前夕,她被评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
有坚持:想发脾气时转过身深呼吸
自己还是孩子时,李琴最喜欢听的一首歌是《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妈妈问她:长大了你想做什么呀?她便毫不犹豫地回答:我长大后想当幼儿园老师!
幼师毕业后,李琴来到清远,第一次走进幼儿园,她的心情紧张又激动,但来到孩子们的中间,才发现和想象中不太一样。
语言交流是第一个障碍。李琴是湖南人,听不懂更不会讲粤语,小班的孩子年龄小,很多都需要用粤语沟通,但孩子说什么她听不懂,她说什么孩子也听不懂。第二个难题就是无法让哭着的孩子冷静下来。
李琴觉得自己和孩子沟通有很大问题,但做幼师是一直的梦想,不想放弃。她用了2个月时间基本能听懂粤语,一年后沟通完全无压力。孩子们哭闹不止,她主动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想发脾气的时候便转身深呼吸或去洗把脸,这个过程每天要经历很多次。她还慢慢学会通过游戏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在游戏中消除入园焦虑。
有幸福:她是孩子们的“老师妈妈”
鲁迅先生曾说:教育根植于爱。李琴把这视为从业信条,在她看来,热爱幼儿,是教师宝贵的职业情感,也是教师必备的道德素质。在她和孩子们的故事中,点点滴滴都充满了爱,铺满了情。
每天,伴随着清晨第一缕阳光回到幼儿园,细心做好晨间的各项准备工作,微笑迎接孩子们的到来;孩子的头发散了,便为她梳好辫子;孩子的指甲长了,为他修剪指甲;孩子尿床了,及时为孩子更换衣服、被子;孩子午睡,她守在旁边,一次又一次为他们盖上被蹬掉的被子……
好动、调皮是幼儿的天性。曾有一个离异家庭的孩子,初来园时情绪很不稳定,经常踢门、打老师,李琴花了很多心思疏导她的心理,陪她聊天,讲故事,请她做小组长,锻炼她的胆量。她还像妈妈一样抱着她,拍着她的背哄她睡觉。慢慢地,孩子从开始的孤僻不善言辞,到后来主动与同伴交往、与老师交流。
因为心中有爱,李琴和孩子们走得更近,心贴得更紧了,孩子们都亲切的叫她“老师妈妈”:游戏场上留下了她和孩子们用积木搭建的城堡,小树林留下了她们用树叶拼成的创意美工,农场里生长出她们共同种植的蔬菜,也留下了孩子们串串欢乐的笑声。
意大利造船匠的故事是很多幼教老师的心声写照,李琴也不例外:每年毕业季,一手带了几年的孩子即将出港,在那蔚蓝色的童话里航行,可爱的孩子们,让我这个平凡而又普通的老师,体会到了多么幸福的滋味啊!
有期望:“希望自己成为一名学术型幼师”
一个好老师就是一个好班级,一个好班级就是一群好孩子。李琴深知,一个好的幼儿老师除了要有爱心耐心,还必须拥有扎实的业务根底、精湛的业务技能。在幼儿园,她任教的科目包括音乐、美术和体育。为此,她坚持在日常教学中以幼儿为主体,创设适合幼儿操作与主题活动相适宜的环境和游戏活动,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她还带领幼儿园的骨干教师,开拓适合本区、本园特色的课题研究,编写园本教材,先后参与的课题研究有:区级课题《幼儿园线描画趣味教学的应用研究》、市级重点课题《创造性戏剧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研究》等。她撰写的教育论文多次获区级、市级奖励,并发表在省级以上刊物。
一枝独秀不是春。作为清远市学前教育中心组成员、清城区学科带头人,李琴还多次面向清远市骨干教师、清远市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开展学前教育专题讲座,带动更多幼儿教师快速成长。
在2017年广东省首届青年教师专业技能大赛上,她斩获一等奖,这是清远幼儿园教师的第一个一等奖。今年5月,她又受邀代表粤西北教师参加“2018年广东省学前教育宣传月启动仪式”,在仪式中作为教师代表发言。今年教师节前夕,她又被评为南粤优秀教师。
“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位学术型的幼儿园教师,专业引领幼儿教育。”李琴因自己是幼儿园教师而感到忙碌的幸福,也正是因为这幸福,让她知道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不光是教会孩子们知识、带给孩子们快乐,更重要的还是一种责任,而面对这种责任,她的路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