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直各单位: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粤府〔2006〕70号)和《清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有关规定,经清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会议评定并向社会公示,现批准将《笋虾猪肉烹饪技艺》《石角臭屁醋酿造技艺》等四个项目列入我区第十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并予以公布。
附件1.清城区第十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名单
2.清城区第十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简介
清远市清城区人民政府
2025年6月5日
附件1
清远市清城区第十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作名录项目名单
附件2
清城区第十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作名录项目简介
(一)笋虾猪肉烹饪技艺
笋虾,是粤语对最嫩、最好吃的笋尖的独称。民间称婴儿为“虾仔”、“虾女”,就是期望出生后活蹦乱跳,生命力旺盛的孩子,犹如雨后春笋,快高长大,出类拔尖。猪因体态硕大形似元宝,古人常把猪当作招财进宝、富足、祥瑞的吉祥物,意为富有。
笋虾猪肉烹饪技艺主要分:泡发焯水、烹煮两个步骤,前后耗时却要3至4天,方法看似简单,却是十分考验师傅的耐心与功底。泡发焯水,目的是为了排除笋虾中的大量草酸,去除涩味,提高口感,有利人体对钙的吸收。
处理恰当的笋虾,肉质肥厚、鲜香浓郁、脆嫩爽口,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与清远土猪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混搭烹煮,是家畜与山珍野味的完美融合,其爽、脆、鲜、香、肥而不腻,入口丝滑独特的口感,令食客胃口大开,垂涎欲滴。还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补气养血、滋阴润燥的功效,可促进血红蛋白的生成,增加骨骼的强度。据《清远县志》记载:大年三十(除夕)吃团年饭,民间宴客....“笋虾猪肉”,都是清远必不可少的四大名菜中,排名第三的一道传统佳肴。
(二)石角臭屁醋酿造技艺
石角臭屁醋酿造技艺是广泛流传于清远市清城区石角镇及其周边村镇的一门传统技艺。
石角镇地处清远西南角,属冲积平原,土壤多为河沙泥田,是旧清远县的主要产粮区。镇上人家独爱用粘米炒香后酿醋,是一种尤其独特的调味剂,因气味又酸又臭,所以得名“臭屁醋”。村民干完农活,常要吃上一两碗臭屁醋,既解渴又解乏。因臭屁醋具有抑制细菌、软化血管、延年益寿的作用,被当地人称为“长寿醋”。女人“坐月子”催乳,孩子摆“满月酒”宴请宾客,都要选它烹饪“猪脚醋”或其他传统美食。据《本草纲目》记载,醋有开胃、散瘀、解毒、通气、泻肝火的作用,还具有美容、养颜、清热、解毒等功效,所以石角酿造的臭屁醋,深受清远女性朋友的喜爱。
(三)清远凤城食品雕花技艺
清远凤城食品雕花技艺,是清远凤城的专业厨师或是家庭厨艺爱好者,通过长期学习与实践,熟练掌握在自然新鲜的瓜果蔬菜中进行精细雕琢、刻画,创造出可视、可触、可食用,象征福如东海寿比南山、龙凤呈祥百年好合、鱼跃龙门、招财进宝等吉祥如意的艺术作品,目的是为寿星公请客,新婚嫁娶,小孩满月摆酒和新居入伙等场合增添喜庆氛围,表达厨师独具创造性的审美感受、情感和理想,充分反映民众需求,为宴饮生活增添乐趣和美感,在清远凤城流传至今的一门独特技艺。
(四)瓦煲鸡制作技艺
瓦煲鸡,作为粤菜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粤语文化中对精致烹饪技艺与独特风味追求的生动体现。此菜以清远鸡为核心食材,辅以秘制酱料与草本植物,通过瓦煲慢炖而成,不仅名字上蕴含着传统烹饪器具的温馨与地道,更在味觉上演绎了一场层次丰富、风味独特的盛宴。瓦煲,这一古老而质朴的烹饪工具,以其良好的保温性能和均匀的传热效果,赋予了鸡肉更加鲜嫩多汁的口感,仿佛能瞬间唤醒味蕾深处的记忆。
瓦煲鸡的制作技艺主要分为准备瓦煲、煸香姜片、处理鸡肉、置入主料、盖煲炆煮、加入秘制酱汁及出煲点睛等关键步骤,每一步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整个过程看似简约,实则对火候的掌控、调料的配比有着极高的要求,考验着厨师的耐心与技艺。经过精心烹制的瓦煲鸡,鸡肉鲜嫩滑爽,汤汁浓郁醇厚,秘制酱料的香气与草本植物的清新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种难以言喻的美妙滋味,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