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放开二孩,意味着女性可能会有两个产假。这会进一步增加用人单位录用女性职工的顾虑,恶化单身女性在就业市场的处境,增大她们的就业压力。之前就有媒体报道,有大四女生在面试中,不下三次直接遇到类似预期生产年龄,家庭事业冲突等问题,甚至有面试官问她准备几年后生孩子。这让她吐槽:“现在放开二孩政策了,以后哪个单位还要女生啊?”
当然,已经生了孩子的女性求职者,也不是没有烦恼。一些已经生了孩子的女性求职者,在面试时又遇到了生不生二胎,什么时候生二胎,以及怎么处理带孩子和工作的关系之类的问题。一些企业在社会招聘时,对女性的要求甚至从“已婚已育”变成了“已婚,已二胎”。女性求职者真是“压力山大”。
为争取更好的工作机会,一些女大学生选择在研究生期间就把孩子给生了,然后再来就业。这样虽然看起来很美好,但也有利有弊,不仅可能影响学业,生育也将使她们的人生轨迹被动地改变。而且,这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女性求职者因生育问题而处于不利地位的现实。单身的拼不过“有娃的”现象,不仅有损女性的公平就业权,也有损女性的生育权,还会影响女性的生育意愿,甚至影响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这对我国目前的人口形势以及老龄化趋势来说都不是好事。
多重因素制约生二胎经济压力仍是主因
二胎政策全面放开后,大部分夫妻希望能生二胎,一方面是觉得独生子女太过孤单,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养老防老的考虑。但同时,来自网易考拉海购母婴事业部的数据也显示,80%的受访者表示生二胎的月均花费超3000元,近一成受访者的二胎月均养育成本更是远超7000元,属于高养育成本。由于二胎花费成本较高,62%的受访者明确表示生二胎后经济压力过大。
“奶粉一个月2罐约300元,纸尿裤一个月花费400元,此外,各类辅食、衣服鞋子、早教玩具,再算上孕检等费用,平均下来一个月开支大概3000元左右,这还是建立在顺产、母乳喂养、宝宝不生病的基础之上,否则的话费用还得增加。而换大房以及孩子出生后的教育费用更是大头。”有受访者表示。
和生一胎父母公婆照看孩子不同,为了养二胎51%的女性成为全职妈妈,主要原因集中于家中老人年纪较大,无法同时帮忙照看两个小孩,加之企业也不希望职工因生孩子耽误工作,所以内外因相加只能选择辞职。同样,做全职妈妈意味着家庭收入的锐减,这一定程度上加重家庭负担,不少受访者甚至表示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有超过8成的受访者表示生完二胎后个人生活品质存在下降的情况。归根结底,经济因素成为二胎家庭的掣肘。
中国人的初婚年龄正在大踏步往后推迟
正如前面引用图片显示的那样,40年来,日本女性初次结婚平均年龄往后推了5岁之多,目前已经接近30岁。中国由于各地发展不均衡,整体情况要好一些,按卫计委官员最新的、有点模糊的说法,当前全国男女初婚年龄是25岁左右。不过从个别地区的情况来看,形势相当不妙。拿全国最发达的上海来说,按民政局的数据,2010年上海市女性平均初婚年龄才26.51岁,到了2013年已经达到28.19岁,短短3年增加了接近1.7岁,可谓相当惊人。从趋势的角度来说,相对发达的地区情况普遍如此,初婚年龄不断推后。即便是观念相对较为落后、不太富裕的群体也有这样的现象,据卫计委《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4》显示,2012年流动妇女平均初婚年龄为23.7岁,与2000年相比提高了1.3岁。
教育水平尤其是女性教育水平越高,往往越不易早结婚
在所有导致初婚年龄推迟的因素中,教育是一个特别值得指出的问题。教育水平对婚姻行为有多方面的影响,最直观的一点是,教育年限越长,观念上“成人”和经济上独立的时间越迟,这不可避免地导致结婚年龄的推迟。另外,教育也对婚姻竞争产生了影响——教育的重要目的是为了在劳动力市场上取得体面就业岗位和高收入,而对于许多女性(不是所有)来说,还希望在婚姻市场上嫁得体面(学历高于自己)和高收入丈夫。这几种因素相互作用上,就会出现一些女性学历越高,越不容易嫁出去的现象。对于目前中国来说,一大波高学历年轻人正快速加入到婚姻市场,而后面还有更多的待加入者
目前中国人整体初婚年龄比日韩低个3、4岁左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适婚年龄者学历整体水平还较低,据研究,2010年,日韩等发达国家25-34岁人口中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在60%左右,而中国只有18.5%。然而情况很快会出现改变,因为1999年中国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到最近两年每年高招人数已经达到700万人左右,占据同年龄总人数的40%甚至更多。换句话说,一大波高学历年轻人正在迅速加入到婚姻市场,这势必会快速推迟平均初婚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