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清城区抢抓乡村振兴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叠加机遇,积极探索乡村可持续运营路径,推动乡村资源加速向资本要素转化,着力培育“美丽经济”新业态,推动乡村实现共富共美。
一、建强乡村“三库”体系,破解乡村运营“瓶颈口”。持续系统梳理乡村人才、资源、资产,建立健全乡村运营“人才库+资源库+项目库”动态管理机制,形成“人才引育-资源盘活-项目落地”闭环,针对性解决“谁来运营、运营什么、怎样运营”问题。截至目前,全区谋划产业项目169个,其中落地产业项目145个,投入资金111686万元,项目带动农户12852人,吸引返乡人员866人。
二、强化利益联结机制,打造村企共赢“生态圈”。积极引导村集体组织农户以土地入股、联户经营、劳务协作等方式参与运营发展和收益分配,不断强化利益联结和联农带农机制,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富裕,成功招引多个优质项目落地。例如,源潭镇迎咀村陈皮柑种植项目,采取“公司+合作社+村民”模式,由源潭镇属公司源农农业与迎咀村强村公司迎盛生态农业共同经营,创立“源来有柑”自有品牌和陈皮柑三产融合产业园,同步打造集选果、洗果、开皮、烘干等一体化的加工厂房。迎咀村陈皮柑种植项目目前已种植700亩,计划今年扩种至1000亩,预计收成后年产量约为500万斤,年产值约为2000万元。又如石角镇石歧村鳗鱼养殖基地项目,由景盛农业公司投资运营,主营水产养殖及其上下游产业链,以鳗鱼、鳜鱼、鲈鱼、鮰鱼等优质水产品为核心产业,拥有养殖基地约500亩,是清城区绿色渔业养殖示范基地。养殖基地项目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运营,2024年营收约2000万元,带动周边300户养殖户及农户,与大湾区黄沙市场、佛山环球等多家名企、市场建立合作机制。
三、推动特色产业升级,培育乡村经济“增长极”。充分利用乡村运营项目赋能特色产业发展,提升农业产业附加值,培育多元乡村经济业态。例如,东城街道江埗村猴耳环种植基地项目,由江埗村委与广州莱泰制药联合打造,依托中山大学药学院杨得坡教授团队实现GAP标准化种植与全链溯源,计划打造中国最大的南药种植基地与药食同源产业链。江埗村猴耳环种植基地目前已种植猴耳环1130亩,成功注册相关商标并正积极申报国家地理标志,预计3-5年内扩至3万亩,预期每亩净收入为3000-4000元,年净利润目标为600-1000万元。又如,飞来峡镇潖江口村“再生稻+虾养殖”轮作项目,由潖江口经济联合社和清远市众壹养殖公司联合实施,再生稻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适应性,还具有较高的品质和营养价值,可实现一年两收。项目创新“再生稻+罗氏虾”轮作模式,对单块稻田进行土地平整,建造围栏及进出水口细网,完善稻田排灌系统整理,目前已完工验收。潖江口村“再生稻+虾养殖”轮作项目计划稻种植约600亩,利用水圳养殖罗氏虾约30亩,预计年化收益率达20%,兼具生态与经济效益。
清远市清城区农业农村局
2025年10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