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破解流动摊贩管理难题,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与民生温度,清城区坚持“疏堵结合、服务为先”理念,因地制宜推进流动摊贩集中疏导点建设。其中,东城街道作为我区人口增长迅速、管理需求突出的重点区域,积极响应区级部署,创新思路、先行先试,扎实推进便民摆卖区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全市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城市治理新路径提供了“东城样本”。
全区统筹布局,疏导安置有序推进。清城区高度重视流动摊贩的规范管理与疏导安置,将其作为优化营商环境、保障民生需求、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抓手。清城区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点,全区累计设立临时经营区域及疏导点21处,提供摊位约1565档,覆盖东城、洲心、凤城、横荷、源潭、龙塘、石角、飞来峡等多个街镇。随着区域发展,特别是省职教城片区人口高度集聚,上下学时段流动摊贩聚集带来的交通拥堵、环境卫生等问题日益凸显。东城街、洲心街等属地单位,直面挑战,主动作为,将规范管理与便民利民相结合,寻求治本之策。
科学布点盘活资源,“东城试点”规范有序。东城街道深入调研,积极协调各村委会、清远市东胜服务有限公司和金鸡岩景区管理方,充分盘活辖区内闲置地块,选取合适点位高标准打造便民摆卖区。目前,东城街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便民摆卖区4处(广东金融学院后门、金鸡岩、澜水市场、碧桂园学院),可容纳摊档200余档。每个点位均经过区、街两级科学规划,确保规范有序经营,最大限度减少对周边交通的影响,成功将城市管理的“堵点痛点”转化为服务民生的“亮点看点”。科学规划配套精细:在金融学院后门、金鸡岩摆卖区,统一配备了标准化的水电设施以及垃圾收集容器,满足经营者基本需求;在澜水市场、碧桂园学院摆卖区,场地内施划醒目的黄色标线,清晰界定固定摊位区域,引导摊贩线内经营,秩序井然。协同监管筑牢防线:为确保疏导点健康、安全、长效运行,东城街建立了多维度监管机制:食安组严格落实食品安全管理职责,定期检查摊位经营资质和卫生状况,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指导抽调执法骨干组建15人夜间巡查专班,针对重点区域和时段定岗定责,常态化维护秩序和环境;要求巡查人员积极宣传疏导点政策,引导流动摊贩入场经营;东城街综合行政执法办牵头,不定期联合公安、交警、省职教城管理事务中心、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安组、环保组等多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形成强大监管合力。优化服务共建共享:清城区倡导突出服务理念,东城街积极响应,通过推行“定时清运+随时保洁”制度,合理配置垃圾桶,安排专人定时清扫、驻点维护,督促摊主落实卫生责任;建立管理方与摊主的双向沟通微信群,即时传达政策要求与注意事项,高效收集反馈诉求与建议,构建良性互动、共建共治新格局。
成效显著,市容民生实现双赢。在区政府、上级城管部门的指导推动下,东城街便民摆卖区的建设与规范管理,是全区践行“疏堵结合”理念的一次成功实践,有效实现了流动摊贩“无序变有序,流动变固定”。在切实保障市容环境整洁、交通秩序畅通的前提下,积极打造了“便民服务+特色街区”的新场景,培育了夜间经济等消费新热点。此举不仅有效破解了占道经营顽疾,显著改善了城市环境面貌,更极大便利了周边群众生活消费,为部分群体拓宽了就业渠道,激发了社区消费活力,初步形成了“管理规范、环境整洁、交易活跃、群众满意”的良性发展局面。
清远市清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2025年8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