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上午,清城区委书记、区长邱泽军率队到倾国清城文旅综合体、清城区社区学院、南门街等地调研,了解清城历史文化建筑保护情况,对如何保护传承利用好历史文化遗产提出要求。
清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潘艳嫦,副区长何瑞能参加了调研。
在倾国清城文旅综合体,邱泽军一行察看了“旧清远”建筑后表示,该建筑要充分挖掘清城特色、体现清城文化,引入清城传统美食,让游客在游览“旧建筑”的同时了解清城历史,传承清城传统文化;同时美化周边城中村的外立面,连片打造具有清城特色的建筑,让其达到视觉上的统一。
邱泽军要求,相关部门要多开展“清城人看清城”等活动,组织邀请老一辈的清远人到此处走走看看,讲述当年的“老清远”故事,为丰富“旧清远”建筑提供历史素材;要主动对接非遗项目,邀请舞龙、舞狮等非遗组织到场表演,一方面为倾国清城文旅综合体提供丰富的表演资源,另一方面也为非遗项目的传承提供孵化交流等平台支持。
针对倾国清城文旅综合体打造的有文化底蕴、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业街,以此引领清远文旅、夜游经济快速发展的举措,邱泽军指出,大力发展“夜经济”,也是挖掘消费潜力、提升居民幸福感的有效途径,能有效拉动区域消费增长和经济发展。“夜经济”发展水平已日益成为衡量城市经济繁荣度、居住舒适度与生活便利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要让“夜经济”火起来,让清城更有活力。邱泽军还指出,倾国清城文旅综合体应该充分利用周边的场地,合理规划停车场、完善配套服务。


倾国清城文旅综合体位于市区人民路与民安北路交汇处,占地8.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文旅综合体还原了清远康熙元年1662年的学宫书院原貌,以北江文化、凤文化为背景,融合清远本土文化元素和岭南文化特色,打造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文旅项目。整体群筑风格以清朝建筑元素打造,拟建设旅游服务中心、微缩北江水系、非遗六坊、千年古驿道、凤文化博物馆、清远鸡互动馆、红馆(红茶粤剧馆)、声光电天幕、民族剧场、旅游大巴驿站等特色文旅设施项目。

目前,倾国清城文旅综合体一期亮化工程、微缩北江水系、清城区旅游服务中心和特色屋外休闲区、网红瓦顶茶吧、清城区文化馆非遗展示厅、清城区历史文化陈列馆等项目已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营。清远鸡文化馆、清远红馆、清远凤文化博物馆等项目正在建设,待全部建成投入运营,将开创清远旅游全新运营模式、体验模式。在清城区社区学院,邱泽军一行听取了该学院相关工作情况介绍,详细了解了社区学院的办学理念、运行情况。

邱泽军要求,清城区社区学院要明确定位、整合服务资源、提升服务能力、扩大服务面。首先要有清晰的目标定位,明确每一个服务对象的需求,结合新时代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例如,在疫情期间针对复工复产开展心理教育课程、开学心理指导等;其次,坚持问题导向,在开展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强与多部门联动,有序推进社区和部门平台建设,拒绝形式主义,充分发挥社区学院的作用,让社区学院真正落户到社区,服务群众、做出成效。2019年9月,清城区社区学院正式开始运行,旨在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增强社区服务功能、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增强社会自我调节功能、完善公众参与机制。
一年来,社区学院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便于参与为原则,整合资源、研发课程,“校内校外”双轨推进,线上线下双线并行,让居民动动手指即可下单,15分钟内皆可获得服务,联通“社区服务最后一公里”。

清城区社区学院目前已有1个中心(社区学院)、1个分中心(江心岛)、8个所、161个站,以及107个教育服务点及社区教育教学点7个。清城区社区学院围绕清远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对应推动“暑期未成年人活动进社区”“乡村学校少年宫”“我为文明代言”等活动,并在社区课程、活动开展过程中,加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开展,加强创文相关宣传。2020年,清远市关工委、清远市妇联联合省家庭教育研究会以清城为试点,共同打造“清远市家庭教育示范基地”,并选取清城区社区学院作为“广东省家庭教育研究实践基地”。凤城街办充分利用旧城现有历史文化资源,以南门街历史文化为基础,开展南门街升级改造项目,对沿江路文化广场、南门文化特色街进行升级改造,打造城市特色旅游休闲目的地。凤城沿江路文化广场升级改造项目对原南门口牌坊进行复原改良,重新打造新南门口牌坊这一旧城标志性建筑。公园增设休闲台椅、健身器材、儿童娱乐设施及公厕。改造南门街南段主街及横巷内街两边的骑楼地面、天花、墙面、广告招牌等设施。

在南门街口牌坊改造工程施工现场,邱泽军表示,南门街一带是清远的发源地,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改造时要结合清远的文化,打造清远文化特色样板街,同时临街建筑的外立面也要结合历史文化进行美化建设。

邱泽军一行还走访了旧城商圈,他要求清城区各级各部门要提升旧城商圈的服务能力,了解清远消费者的需求,并配套相应的服务;挖掘非遗项目,让其融入到街头巷尾,发扬光大。同时,重点加强隐患点排查,吸取教训,消除安全隐患;“城市管理不是一阵风,要常态化管理”,让市民养成良好的习惯,巩固好创文成果。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