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鼾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睡眠现象,多数人认为这是司空见惯的,而不以为意,甚至有人把打呼噜看成睡得香、睡得沉的表现。市中医院呼吸科主任程继荣昨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打鼾无小事,相当一部分的打鼾是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引起的,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很可能使身体受到长时间间断缺氧的损伤,导致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严重的甚至会在夜间猝死。
程继荣呼吁,长期有打鼾习惯的人应该考量一下自己的睡眠和打鼾情况,看看自己是否患上了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及早到医院就诊。
1、打鼾要治吗? 9成打鼾要重视
“你打鼾声音太大了!”这是在同室或夫妻间常常抱怨的一句话。打鼾,俗称打呼噜。在生活中,很多人都会打鼾。
40多岁的罗先生就是一个爱打鼾的人。起初他自己和太太都没有太在意,以为是睡得沉睡得香的原因。后来,罗太太发现罗先生白天老是爱打瞌睡,做生意的他数着钱的时候都能睡着。“晚上睡得那么死白天还嗜睡。”罗太太纳闷了,劝了罗先生到市中医院找医生看看,最后通过睡眠诊断仪监测后,被诊断为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人们可能会疑惑了:工作累了,打打鼾很正常啊,说打鼾就是得了什么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未免太危言耸听了吧?
程继荣说,在临床上把鼾症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鼾症又称良性鼾症,是偶然才出现的,对身体基本没有影响。它常常发生在过度疲劳、过量饮酒或者感冒之后,鼾声平和、悠缓、均匀,只占打鼾的10%。另一种叫病理鼾症,也就是恶性鼾症,在打鼾的人群中,大约有90%左右,即鼾声扰人,并出现呼吸暂停、鼾声中断现象,临床上称之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简称OSAHS),这是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最常见的一种,OSAHS的最大危害性在于长期缺氧导致全身多脏器损害,严重者发生睡眠猝死。
程继荣说,打鼾原因复杂,与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和耳鼻喉科关系密切,最主要和人的气道有关。通常,打鼾者的气道比正常人狭窄,睡眠时肌肉松弛,咽部组织堵塞,使上气道塌陷,当气流通过狭窄部位时,产生涡流并引起振动,从而出现鼾声。
现在医学界认为,夜间睡眠时如果呼吸停止持续的时间超过10秒即被认为是呼吸暂停,此时血液中的氧气减少,机体处于缺氧状态。如果这种呼吸暂停频繁发生,每小时出现5次以上或在7小时的睡眠过程中累计超过30次,就可诊断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临床上,患者表现为中重度打鼾,且鼾声不均匀,自觉憋气,甚至反复被憋醒。由于患者夜间反复发生呼吸暂停和低通气,易造成慢性间歇性低氧,可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加重2型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甚至出现夜间猝死。
2、高发人群? 高度肥胖脖子短粗
程继荣介绍,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常见于早产儿、10岁以下儿童,40岁以上的男性(发病率达45%)和绝经以后的女性,而且随年龄增加发病率明显增加,这类人群要特别警惕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最需要注意的是肥胖者及小孩的鼾症。”程继荣说,打鼾更常见于肥胖的病人,特别是那些肥胖而又脖子短的。早产儿发病通常是由于中枢神经发育不健全,也是婴儿猝死的常见原因。10岁以下儿童腺样体和扁桃体肥大。而饮酒、过度劳累、服用安眠药是其加重和诱发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巴西、日本等国明确指出,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患者必须到医院做睡眠监测检查。巴西及日本已经立法“商业营运司机必须进行睡眠监测和治疗,否则不予驾车”。
3、如何治疗? 侧睡或戴睡眠呼吸机
程继荣指出,目前,人们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还缺乏足够的认识,相当一部分患者甚至根本不晓得自己患了病,更不用说到医院进行治疗。
对于“打鼾族”的治疗,程继荣建议先试试一些简单的方法,如减肥、采用侧卧位睡眠,“我们一般会建议患者在睡衣的背后缝制一个网球进去,有助于患者进行侧卧睡眠。”
据了解,6月19日,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睡眠呼吸障碍学组在京发布《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诊治指南》(基层版)。《指南》也提出将初筛便携式诊断仪作为基层医疗单位诊断OSAHS的主要手段。将控制体重列为治疗的第一要素,并强调侧卧位睡眠的治疗作用。
此外,要避免喝酒、避免过度疲劳,停止服用安眠药和镇定药,以自行减轻睡眠呼吸暂停。至于中重度的患者,则要根据病情和患者鼻咽部喉结构状况在晚上使用睡眠呼吸机,或者进行外科手术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