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一过、教师节将至,需不需要给老师送礼?这个问题引起不少家长热议。其实,家长们不用纠结,教育部已发出“6条禁令”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并将利用电子商务提供微信红包、电子礼品预付卡等新现象也纳入监督范围。市教育局转发了教育部文件,要求教师遵守职业操守。有老师认为,教师节的意义在于职业的自豪感,学生们说一声“老师辛苦了”已经很满足。
教育部:严禁节日违规收受礼品礼金
今年7月,教育部印发了《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问题的规定》(简称“6条禁令”),针对少数教师利用职务之便违规收受礼品礼金等行为,设立了6条“红线”,严禁以任何方式索要或接受学生及家长赠送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等财物;严禁参加由学生及家长安排的可能影响考试、考核评价的宴请等。
秋季开学当天,教育部下发《关于中秋、国庆期间及开学前后进一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通知》,要求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紧盯中秋节、国庆节、教师节、开学等重要节点,突出抓好反对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拓展监督范围,对利用现代物流快递送礼,以礼品册、提货券代替实物商品,利用电子商务提供微信红包、电子礼品预付卡等“隐蔽”问题,要仔细甄别,善于发现,及时查处。
市教育局:老师要自觉遵守职业操守
除了教育部的规定,我市在《全面实施“强师工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这份文件中对教师违规收礼品等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也作了说明,“对严重违反教师职业道德和学术道德的教师,年度考核一律定为不合格等次,第二年不得晋升薪级工资。”
市教育局人事科负责人表示,目前已将教育部的相关文件转发到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求他们必须将文件精神传达给每个老师。“作为老师,为人师表,本就不应该接受学生和家长任何形式的礼品,这也是最基本的职业操守和道德,要自觉遵守。”这位负责人表示,绝大多数老师都知道收受家长礼物是红线,如果家长和学生感激老师,不妨换个方式,比如做个贺卡或者说一句祝福的话。
家长:该不该送礼?有点纠结!
虽然教育部和各地教育部门对教师节严禁收礼作了严格规定,但仍有不少家长对给老师送礼处于“热情”状态。家长刘小姐的孩子今年刚升入一年级,有点调皮,开学后知道班主任是女老师后,她就买了一张美容卡作为教师节礼物,“送钱吧,怕老师不收,送美容卡,也是很实用的东西,老师应该不会拒绝了。”
有人“热情”,也有人“淡定”,还有人比较“纠结”。“我们小时候哪里给老师送过礼,老师对我们也很好。”“最看不起给老师送礼的了,难道给老师送了东西,小孩的成绩就会提高吗?要我说,有些老师就是被那些经常送礼的家长惯的,不送礼就对孩子态度不好。”清远某Q群里,家长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着。也有人比较纠结,“不送,怕别人都送,送了,又怕老师拒绝,面子上过不去。”网友“烈日虾”的女儿刚读幼儿园,教师节该不该给老师送礼,着实让她举棋不定。
老师:学生给老师最好的礼物就是好好学习
凤鸣小学邓校长认为,老师拒绝收家长的礼品,是基本的职业道德,如果学生或家长想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学生不妨自己或在家长的帮助下做一份小手工,或是给老师写一封信,“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亲手制作的小礼物,老师是很喜欢的。”
不少老师也表示,学生亲手制作的小礼物给他们的印象也最为深刻。在市区一所小学任教多年的文老师说,“每年教师节,我的桌面上都会摆满学生们制作的手工,比如一个小模型,一朵用纸做的假花,一些折叠好的小星星,这些礼物到现在我还留在家里珍藏,这里面都是学生对我的爱。”
市区一所民办学校的李老师也同样很喜欢学生做的手工礼物。他认为,学生给老师最好的礼物就是好好学习,用成绩回报老师,“教师节的意义在于职业的自豪感,学生们说一声‘老师辛苦了’已经很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