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2015年高考还有不到40天,高三学子到了冲刺阶段。昨天@清城发布分享了由清远市第一中学和市华侨中学的高三一线优秀教师,为广大考生奉上的语数英三科冲刺复习攻略,今天继续送上理科综合和文科综合的冲刺复习攻略。
化学:实验题回归课本注意挖掘内涵外延 市一中吴海忠
近几年理综化学部分选择题难度有所下降,常规题型变化不大。比如化学与生活、有机物的基本性质与应用、NA、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离子共存、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实验基本操作等核心知识依然是选择题的考查重点。考生训练时要围绕核心知识点展开,同时注意回归课本。
非选择题方面,其中原理题:加强对化学平衡相关图像和数据表信息的阅读和加工能力。从教材和典型高考试题中归纳几种常见图做小专题复习,在读图、用图的过程中渗透作图技能,在原图基础上通过变换自变量或因变量进行画图。平衡常数计算专题建议观察比较广东卷的真题,体会“三段式”计算的意义,多练,将各种解法融会贯通。
无机题:以物质的制备、分离、提纯为情景的无机综合试题信息呈现多样,同学们必须将整个化学过程甚至细节清晰的还原出来。物质的转化是主线,考生主动去解读、去分析、去质疑,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实验题:该题呈现方式不同,考查形式也多样,以实验为载体回归课本是很好的方式,注意挖掘教材实验的内涵和外延,多练,多总结。
物理:强化实验,精读课本不留死角 市一中周宇钊 市华侨中学任凤坤
经过了几轮复习,考生们不缺知识,不缺解题方法,也不缺题型的训练,但为什么在应试中总是失分呢?就是因为不太会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新形式、新情景的问题。在目前的复习阶段,可以对题目进行“组”和“编”,这一做法最大的特点是发挥学习主动性,自主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对解题能力的提高有很大作用,尤其是对特优生的培养。
另外,这一阶段,同学们还应回归课本,注重实验设计、观察、操作,提高实验技能。实验都放在具体的章节之中,在复习中要特别注意课本的重要性,要做到熟读、精读课本,不留任何死角。高考实验注重基本实验能力、设计完成实验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考查。这就要求复习中注意对基本实验拓展翻新,通过物理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
还要重视“边角”的问题。“边角”问题虽然不是每年都考,但在高考中如果真的出了这些方面的考点,你却没复习到,损失就很大,特别是特优生。
最后,抓好规范答题。往往考生失分的地方是作答很不规范,如符号的大小写、上下标、单位等,这些都要格外注意。
生物:注重实验与探究,集中解决第29题 市一中李雪芳
在这段时间,建议同学们继续深化对考点的理解,完善知识体系,突出学科的主干知识。回归课本,夯实基础,完成《生物必修知识点》的填空。争取用部分时间解决遗传和变异这个“老大难”,尤其是让中层学生有所突破,争取拿下这一个板块的分,使总分更上一层楼。
注重实验与探究,集中解决第29题。归纳课本的基础实验、经典实验、实验与探究的一般方法,形成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专业地用实验设计的四个基本原则来回答相关问题和对之进行准确评价。对图表、实验和计算进行题型的专题训练,对八大知识结构专题进行分类讲授,其中有所侧重于:光合与呼吸、遗传与变异。
加强解题方法与答题技巧的学习,尤其是信息提取能力、审题分析能力、文字表达的准确和答题的规范等。最后就是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用最佳的状态迎接高考的到来。
历史:关注时政热点和史学研究新动态 市一中雷金霞 市华侨中学曾芳玲
在历史科目这一阶段的复习中,要注重课本教材纲目梳理,形成大主干知识网络,熟悉“列”和“记””单元专题的结构和每一课的大、小标题知识框架,并注意其内在联系。
以历史阶段特征为主线,进一步完善横纵向的知识体系,强化通史意识,注意培养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发展意识、多元联系、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评判和历史认同感。对典型题型进行专项训练,如认识类、评价类、启示类、原因类、图表类、评价类等,形成总结类型规律,把握解题特点,提升学生审题、答题能力。还要关注时政热点和史学研究新动态,适应新材料、新情景、新观点,培养多角度认识历史的能力。
现行高考历史试题大多是通过新材料、新情境考察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因此复习中要重视每一次限时训练,以提高解题能力。尤其是训练自己在给定时间范围内、在较为紧张的状态下、较为快速准确地答完题目的应试能力和临场应变的心理能力,逐渐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答题方法。
地理:注意答题规范用好科学的地理术语 市华侨中学林昭满
高考地理试题对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地理计算能力、问题探究能力等的考查比较突出,是文科综合主要拉分的科目。因此对于实力较强、学有余力的同学,除了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外,这一阶段要特别重视答题技巧的训练,保持良好的备考状态;对于中等实力的学生,这段时间应特别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考试中不求做难题,只要把基础题做好做对,就是成功;对于实力弱点的考生和艺术考生,更应注重基础,懂得放弃,对于像时间计算等理科思维强的题,要敢于放弃,要注重人文地理的复习,知识点背下来就可得分。
从对高考地理试题分析可知,答题是否规范越来越成为整张试卷的区分点。考生应该做到语言规范、条理清晰、答题全面,答题有效性强,最好养成一定的解题习惯,即:先读题,把有效的信息画一画;再根据图例看图,从图中解读有效的信息,圈一圈;思考题目问什么,应该调用教材哪部分的内容,题干、图中可以利用的信息有哪些;根据分值,思考要分多少点,用规范、正确的地理语言,突出关键词进行组合答题。
政治:主观题分分必争对时政热点进行归类 市华侨中学杨慧渝
在这个阶段的复习中,对于知识整合,考生可以对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顺序从多角度设问,拓展思维能力。从“微观、中观、宏观”的切入角度对考点进行全方面的整理,全面掌握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链、思维链。对于作题习惯,做到好题重复做,旧题变式训练,努力克服定向思维。主观题解答注重细节,分分必争。
建议同学们还要备一个错题本,错题常反思。反思技巧性问题的错误,要熟记要领,强化训练。如读取信息要“三点”:知识点、政策点、热点。分析设问要“三看”:看范围、看角度、看分值。组织答案要“三定”:定要点,定方向,定分析。书写答案要分点标号、中心突出、语言简洁、字迹清晰。考生如能认真研习历年高考评分细则,会受益良多。
这一阶段还有必要对高考政治主客观题设问的基本类型作一个盘点,对每一类型设问的命题特点、解题思路进行揣摩、把握、针对性训练,进而准确、熟练掌握每一种设问的答题要领。同学们对各种设问类型了然于胸,在考试时就能更加从容应对。
最后,时政热点历来是高考政治试题的重要依托点。备考复习中需要同学们对自己平时做过的题目,按热点做一些归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