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清城区以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为目标,着力提升为民服务水平,通过将凤城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阵地资源与“清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云平台线上资源相结合,探索实行居民“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四单”服务机制,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央厨房”,全力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满足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服务阵地。
一、居民“点单”,全覆盖收集群众需求。通过充分整合凤城街道1个实践所、28个实践站阵地资源,延伸建设26个实践点、24个实践户,构建“1+28+50”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网络,形成点多面广的“15分钟凤城服务圈”。强化“线上线下”相融机制,采取多种“点单”模式,拓宽文明实践服务维度。入户征集菜单,通过开展日常走访群众活动,上门接受群众点单,对接收集辖区群众需求。现场点单,在实践所(站)志愿服务站放置群众服务需求征集表,方便群众主动填写服务需求,深化便民服务。网络点单,群众可通过“清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云平台,点击“我有需求”填写需求详情,实现文明实践活动“指尖化”,从“一时一地”转变为“随时随地”,有效提升文明实践工作的动员能力、引导能力、服务能力。
二、中心“派单”,全要素整合服务资源。建立需求集中处置机制,由实践中心根据属地解决、就近原则统筹派单,各实践所(站)通过实践中心云平台管理后台查看所属辖区范围内的群众点单需求。若匹配为群众共性需求,由实践所(站)实行供需对接“清单化”模式,根据已制定的“美好生活、健康家庭、生态科普、心理健康、传统文化”五大主题服务清单,联系群众参与到常态化开展的活动中。若匹配为群众个性需求,实践所(站)将居民需求发送给所对应的专业志愿服务团队,形成志愿导向型机制,推动文明实践供给侧和需求侧精准对接,使志愿服务资源使用更加有效,运转效率更加快捷。以供需对接“订单化”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你点我供”,实现“派单式”志愿服务有序流转、高效对接,截至目前各实践所(站)对接群众志愿需求共开展活动663场,服务市民13.3万人次。
三、志愿者“接单”,全方位提供精准服务。推动志愿服务触角延伸至群众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将志愿服务划分为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服务、助学支教、医疗健身、科学普及、法律服务、卫生环保、扶贫帮困、家庭教育、志愿讲师团服务队伍等专题,组织志愿团队根据自身优势、专业特点,对服务项目进行“接单”,及时开展“一对一”“组团式”服务,主动承接和实施需求清单。目前凤城街建立了“1+10+28”志愿服务体系,即1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分队、10支专业志愿服务队、28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今年以来,志愿者“接单”服务事项达到46项,高质高效为群众提供了卫生清洁、健康义诊、慰问走访、技能培训等志愿服务。推动志愿服务社区团队建设,基于“红色管家”小区治理项目五个试点小区发展党员志愿团队,培育了86名单体楼楼长,组建了“西湖花园5号楼安居乐业志愿团队”“凤桂园社区诚信楼居民互助队”等楼栋志愿服务队,以“社区合伙人”为载体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构建“每月有主题、每周有活动、每天有服务”的服务格局,目前,共开展小区走访110次,助力解决楼栋问题96宗,开展社区宣传、节日活动约71场,服务居民2945人次。
四、群众“评单”,全链条强化实践考核。坚持群众评单机制,对服务项目实行跟踪评价,群众可通过实践中心云平台反馈志愿服务意见及建议,针对群众反馈意见和建议及时进行梳理整改,不断更新优化服务菜单和项目库内容,形成“四单机制”工作闭环。定期开展实践所(站)服务群众满意度测评活动,通过随机发放调查问卷、在志愿服务站前台放置调查问卷等方式,对具体服务事项进行打分,了解群众评价,不断提升服务项目的精细化程度、专业化水平,据统计,受访群众约92%曾参加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五大主题服务内容,其中群众满意度达98%。自“四单机制”运行以来,凤城街累计共发起群众点单616个,接单616个,处理率达100%,群众满意度达96.3%,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营造了党建引领、志愿服务、和谐社区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