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广清一体化”,广州和清远没有放过2013年最后一天。
2013年12月31日,广州清远对口帮扶党政一把手联席会议在广州召开,再次强化以广清一体化的思路开展帮扶工作和共同合作。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广州-清远对口帮扶总体工作方案(2013-2020)》、《广州-清远对口帮扶2014年度工作计划》。
这是对2013年“广清一体化”最好的注解。观察2013年,就会发现,在这个时间轴上,布满了广清的痕迹。从广清合作首次市长联席会议到广州清远对口帮扶党政一把手联席会议;从省委调整帮扶关系,广州帮扶清远到广州市委副秘书长李新全被任命为清远市副市长,担任广州对口帮扶清远市指挥部总指挥,挂任清远市委常委;从燕湖新区定位为“广清一体化合作平台”到广清两市签定共建产业园框架协议……
广清一体化,在2013这一年风生水起,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推动向前。
|
升温
进入2013,“广清一体化”在广清两地冲得震天响
“广清一体化”,是2012年清远党政代表团在广州考察学习时,由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首次提出。
彼时或许还只是一个概念而已,但进入2013,“广清一体化”在广清两地冲得震天响。
2013年,广清两地高层互动频繁,据不完全统计,万庆良两次来到清远,市长陈建华4次来到清远,就“广清一体化”、“广州帮扶清远”等与清远共商发展大计,这在以往十分罕见。清远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葛长伟,清远市委副书记、市长江凌也就“广清一体化”等工作多次去广州沟通协调。
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是在4月份,广清合作首次市长联席会议在清远召开,这次会议明确了相关合作机制,并且提出了11个重点推进项目和9个计划推进项目。
6月6日,由万庆良,陈建华率领的广州代表团来到清远。万庆良表示,广清两地合作,要建设两个平台:清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连州民族工业园,做好三大任务:扶贫对接、农副产品对接、旅游对接。万庆良明确地提出:“坚定不移地把推进广清一体化作为战略目标。”
有了强烈的合作愿望,有了良好的合作初探,乘着广东振兴粤东西北的东风,广清两地又多了一层关系——11月,广东调整对口帮扶关系,广州市对口帮扶清远市。
有了“战友”关系,“广清一体化”升温迅速。
11月14日,广州市政府和清远市政府共同签署共建广州(清远)产业园框架协议,两市共建产业园,打造全省新型合作共建示范产业园。
11月30日,万庆良率党政代表团到清远市考察对口帮扶工作,强调以广清一体化发展为总抓手,全面推进对口帮扶工作,“要把清远作为广州的另一个副中心来谋划”。
12月25日,广州市委副秘书长李新全被任命为清远市副市长,担任广州对口帮扶清远市指挥部总指挥,挂任清远市委常委。
12月31日,广州清远对口帮扶党政一把手联席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广州—清远对口帮扶总体工作方案(2013-2020)》、《广州—清远对口帮扶2014年度工作计划》。
方向
在基础设施、产业、城市等与广州的主动对接,成为广州的“编外”副中心城市
葛长伟对广清的未来曾进行了这样的描绘:期望清远成为广州产业转移首选地,第三产业的外溢地,广州市民择居的后花园、旅游地。同时,清远将发挥农业强市、生态环境好的优势,为广州市民提供优质安全的农副产品,以及优质水源。
省社科院教授丁力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广清一体化”应先从看得到的地方做起,比如基础设施,产业布局、旅游共同宣传等方面着手。
广州市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白国强认为,“广清一体化”的前景,不亚于“广佛”“广肇”,因为广清的空间距离比广肇更近,而广佛,佛山的发展程度比较高,调整起来就比较难,广州如果要拓展,空间上就没有那么大,而清远作为后发地区,很多资源可以跟广州的优质资源进行组合,双方的互补性更强。白国强认为,基础设施、生态环保、旅游等方面都是可以首先深度合作的。
省社科院清远分院副院长、市政协委员邹锡恒认为,要借力广州和融入广州乃至整个大珠三角,南部区域中心城市的扩容提质,增强集聚功能,在此基础上调整改善经济结构尤为重要,以期达到向纵深梯度发展,让中部、北部的资源变成广州乃至整个大珠三角的消费品,从而拉动生态型产业的成型和发展。
有分析认为,清远在推进“广清一体化”进程中,应该主动在城市、产业等方面与广州对接,全方位融入广州的经济链条中,成为广州的“编外”副中心城市。葛长伟对广清的未来曾进行了这样的描绘:期望清远成为广州产业转移首选地,第三产业的外溢地,广州市民择居的后花园、旅游地。同时,清远将发挥农业强市、生态环境好的优势,为广州市民提供优质安全的农副产品,以及优质水源。
城市
燕湖新城,不能看成只是清远的新城,应该看成是广清的新城区
2013年11月省政府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清远燕湖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3-2030年)》。燕湖新区定位为“广清一体化合作平台”。对此,省人大代表、广东省依法治省办常务副主任张宇航认为,燕湖新城,不能看成只是清远的新城,应该看成是广清的新城。作为燕湖新区起步区的燕湖新城,应该打造成“广清一体化”进程中,高端产业、高端人才聚集的平台。
作为该新区的起步区燕湖新城,这一板块将形成由高铁站、城市轻轨、空港快线、京广铁路以及纵横的高速公路网组成的立体交通网络,突出其交通区位优势,形成和珠三角全面的无缝对接,并融入与珠三角的一小时生活圈。便捷的交通网络并不仅仅方便清远人去广州,而是使南部的各种资源更好地影响和拉动清远的发展,后者才更为重要。
邹锡恒认为:作为广清一体化的重要合作平台,燕湖新城的建设定位应该是利用该平台的发展承载力和交通区位优势,建成面向广州的门户,现代化城市形象的展示区,总部经济和高新技术研发中心的聚集区,重要的商贸集散平台,物流配送中心,游客集散中心和适度发展与产业配套的中高端人群的房地产业。以广州为依托的呼叫业和金融业的服务后台是发展高端服务业的重要支撑,要充分利用,整合资源把燕湖新城建成清远城市扩容提质,城市化和产业化良性发展,相互依托的高端城市功能区,成为第三产业以高端服务业为支柱的增长极,同时又是向纵深辐射的动力源。
广州长隆项目建成后,将会是清远旅游的一个著名品牌,极大地提高清远旅游的知名度。邹锡恒建议:“在城市建设中,要考虑使位于银盏林场和银盏水库的长隆项目与燕湖新城的全面对接,应该考虑对两板块中,从银盏至源潭路口路段低端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腾笼换鸟,尽量往东西两翼转移。”“燕湖新城的功能之一是要考虑如何利用到长隆项目游玩的庞大游客群,包括进入广州72小时免签的海外游客资源向清远纵深配置的方法与机制,促进清远旅游业的做大做强。”
产业
将合作产业园打造成广州高端产业配套区
产业合作,是实现“广清一体化”的关键之举。2013年广清两市签署共建广州(清远)产业园框架协议,这将是“广清一体化”产业合作的一个大平台。记者了解到,双方将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强度建设、高水平管理,精心构筑园区的空间布局,将产业园打造成广州高端产业配套区。
白国强认为,在工业合作方面,技术上合作是首要的。“广州的制造业转移,已经没有太多的空间,剩下的都是大块头,都是广州的支柱产业,小的产业都转移得差不多了。”他认为,要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广州的技术优势,来促进清远制造业的技术创新。
邹锡恒认为,清远高新技术开发区要充分利用广清合作共建新型示范产业园区的机遇,致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借助广州的科技力量,提高科技孵化能力,招商引资要从传统的方法中跳出来,引进各地高校、科研院所成熟技术成果,以政府配套的产业激励政策,引入和设立风险投资资金,以项目落地的方式引入外地和本地资金来发展高新产业。高新产业不可能凭空而来,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种沉淀积累,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高技术人才愿意落户并有施展的平台和机制。
同时,充分利用和发挥我市职教和中职教育的优势,为高新技术产业提供稳定的技术工人和普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劳动力保障。该区域要加大对园区基础设施的改造及建设,提供企业进入和生产生活便利的配套设施和服务。
北部
使广清一体化战略,纳入拉动北部的梯度发展内容
“广清一体化”对清远北部地区而言,并不是“袖手旁观”,同样大有可为。北部的发展,帮扶固然重要,但产业的自立才是根本。
邹锡恒谈到:“我们应该利用广清一体化两地合作协议框架中形成的‘两个平台、三项任务’的共识,使广清一体化战略,纳入拉动北部的梯度发展内容,利用民族工业园平台,发展有利于北部生态型发展的龙头项目和产业,利用北部生态优势,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优势,致力发展集约化生产的生态农业,文化旅游产业,加快扶贫开发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清远的旅游业必须要走错位互补的综合发展路子,要利用美丽乡村建设的机会,实现免票自然景区和收费景点建设双管齐下的发展模式,在‘水秀山清后花园’理念下,营造美丽大环境,著名景点、特色小镇和成规模上档次的农家乐结构的生态休闲文化旅游体系,让清远广袤的城乡成为名符其实的后花园,从而形成整个清远区域向南融入的态势。”邹锡恒说。
省人大代表、广东省依法治省办常务副主任张宇航认为,应该要树立一种链接意识,以长隆项目作为龙头,把旅游资源联系起来的话,与清远各个县,尤其是北部地区的旅游资源结合在一起,在旅游线路,旅游安排方面,乃至在城镇建设方面充分考虑到这些。使得游客在看完长隆项目以后,也去整个清远北部地区看看,使得长隆的带动效应更好地发挥出来。因此,清远要以长隆作为龙头项目,整合全市的旅游资源做一个新的规划。
“一个中等的农业镇的农产品,一间大学就完全可以消化。”在生态型现代农业方面,邹锡恒谈到,广州1300多万人口,高端人群数量也十分庞大,清远生产的有机农副产品如果能从集约化生产、加工、配送形成产业链,加上完善的检测和追溯机制的配套及监管,完全可以直接进入广州的高端社区,如果市县两级政府能在和广州的合作中,从政策上给予支持,从生产、加工、流通技术、智力和金融服务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积极发展农民以股份参与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合作社来运作,将会在成为广州“米袋子”和“菜篮子”工程中让农民得到更多的收入。
“以规模化经营形成的农业观光项目,结合优美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美食文化构成的乡村旅游,更会给农副产品带来更多的附加值。利用生态农业和旅游业发展进行的扶贫开发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邹锡恒认为,广清一体化的经济发展,一定要充分把城市的扩容提质和梯度的互补错位发展进行综合考虑,形成一种城乡互动,城市反哺农村的有效市场化机制,形成良好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