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底线。在社会基层治理当中,积极探索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新路径,延伸司法服务职能,成为了清城区近年来的重点工作之一。
近日,在松岗派出所的凤城街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春风工作站,副站长潘淑华正在对学生小何开展日常矫治教育的回访工作。此前,小何因校园欺凌、喝酒、吸食依托咪酯等不良行为被送进春风工作站进行矫治教育,经过大半年的思想教育,目前,她已充分认识到此前的错误,改过自新,重新回归到良好稳定的生活与学习当中。
当晚,潘淑华与调解员询问了小何的近况,了解她目前与家人、同学、朋友的关系是否融洽,耐心聆听她最近在生活、学习上的趣事以及遇到的困难,调解员们也针对她的疑惑提出了若干贴心的建议。
“了解对方的需求,建立长期友好的关系,是我们进行矫治教育过程中的重点之一。”潘淑华介绍,叛逆心理,追求刺激的好奇心,家庭教育的缺失,对于是非观、法治观的薄弱等,都有可能成为未成年人出现不良行为甚至犯罪的底层因素,调解员除了对不良少年进行警示教育课、法制教育课,由社工开展心理辅导课、人生规划课、感化教育课等“五课”教育外,还会逐步打开这些未成年人的心扉,以“情”带教育,让他们充分认识违法犯罪的后果,重拾他们对今后美好生活的信心。
在一系列的矫治教育过程中,潘淑华介绍,“配合”是贯穿整个过程的难点,“在矫正初期,问题少年容易出现抵触、抗拒的心理,我们除了教育引导外,家长的配合也显得尤为重要。”她表示,家庭是未成年人人格独立发展和社会化能力形成时所处的环境,也是影响未成年人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核心因素。在这过程中,春风工作站会联合街道、社区、民政、公安等多部门,与问题少年家长进行耐心的沟通,让家长充分认识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家长的有效配合,也能让整个矫治教育工作更加有效。
同时,春风工作站调解员严格实施“一人一策”制度,专业社工运用专业个案或者管理个案的手法在离站后的跟踪教育,根据个人和家庭情况因人施策,通过组织他们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联合家长、民政、学校进行思想教育等方式方法提升矫治教育成效。
经过矫正教育,现在,小何仿佛迎来了全新的自己,并与春风工作站的调解员们成为了好朋友,在回访过程中与调解员开心地聊日常,展现出了自信、阳光的一面,“回想起以前,感觉自己真的很傻很天真,现在我真切地懂得很多事情的对错,非常感谢调解员们对我耐心的引导,也感恩家人对我的关心与理解。”重拾自信的小何,在学习中也展现出了自己的潜力,在考试中取得了年级前十的好成绩,并且,对于未来她也充满期待,希望自己能继续努力上进,考取好的高中与大学。
去年7月,凤城街道推动建立了全市首个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春风工作站,在解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这一社会性难题上提供了新思路,成为推动“百千万工程”深入发展的新举措,更是深化社会基层治理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新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