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清城区市场监管局聚焦无堂食网络餐饮服务监管难题,以问题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在花厅社区开展专项整治试点工作,探索出一套“党建引领、部门联动、精准治理”的监管新模式,有效提升了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水平。数据显示,整治后花厅社区无堂食网络餐饮单位投诉工单数量显著下降,降幅达87.5%。
一、背景与试点选择
随着网络餐饮服务行业快速发展,无堂食网络餐饮单位因其“无实体店堂食区域、线上订单为主”的经营特点,存在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加工环境隐蔽、监管难度大等问题。清城区花厅社区作为典型城中村,聚集了32家无堂食网络餐饮单位,2024年上半年累计收到相关投诉工单24宗,主要反映食物有异物、有异味、食品质量差等问题。
为破解监管难题,清城区市场监管局以松岗市场监督管理所所长担任花厅社区第一书记为契机,将花厅社区列为无堂食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试点,依托“党建+市场监管”双轮驱动,整合多方资源形成共治合力,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监管经验。
二、主要做法与实施成效
(一)党建引领,构建共治格局
试点工作以党建为引领,成立由市场监管所、街道食安办、社区组成的专项工作队,明确“书记牵头、党员带头、多方参与”的工作机制。通过召开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将网络餐饮监管纳入社区治理网格化体系,由社区第一书记统筹协调,推动监管力量下沉一线,形成“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的治理格局。
(二)四步走策略,实施精准治理
1. 联合整治,摸清底数。联合街道食安办、社区网格员开展“拉网式”排查,建立花厅社区无堂食网络餐饮单位监管台账。重点核查经营资质、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加工场所卫生条件等基础信息,关停4家无证经营单位,对3家存在严重食品安全隐患的单位依法立案查处。通过整治,实现试点区域经营主体底数清、情况明。
2. 教育培训,强化主体责任。组织试点区域餐饮单位经营者开展集中培训,区市场监管局业务骨干围绕《食品安全法》《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规,结合典型案例讲解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同时,选取2家食品安全示范店作为观摩点,组织经营者实地参观加工流程、台账记录和环境卫生管理,通过“理论+实践”模式,促进经营者对标整改、提升管理水平。累计开展培训2场,覆盖经营者及从业人员80余人次。
3. 网格化监管,强化日常督导。创新制作《无堂食网络经营餐饮单位食品安全检查登记表》,由社区食品安全协管员围绕许可信息及公示、原料要求、人员管理要求、加工过程控制等方面开展检查评分。市场监管部门定期对检查记录进行抽查,对评分低、拒不整改的,发函到网络餐饮服务平台暂停其线上服务。截至2024年12月,社区食安员累计开展检查200余次,发现并整改问题56个,推动试点区域餐饮单位合规率从整治前的60%提升至92%。
4. 平台联动,形成监管闭环。建立“行政监管+平台自律”协同机制,市场监管部门定期向美团、饿了么等网络餐饮服务平台通报违法违规经营单位名单,对经责令整改仍不达标的单位,依法发函平台停止其网络服务。2024年7月以来,累计对5家整改不到位的单位实施平台下线处理,形成强大震慑效应。
(三)宣传引导,营造共治氛围
通过社区公告栏、微信群、上门宣传等方式,向居民普及无堂食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知识,公布投诉举报渠道,鼓励群众参与监督。2024年下半年,试点区域群众主动举报线索8条,核查处置率100%,形成“社会共治、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