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康园中心里增加了书籍、乒乓球桌等娱乐设施,会员们可高兴了。我们社区的街坊说,现在人大代表上门联系服务群众,让大家对社区的发展和管理有了更强的参与感和责任感。”近日,清城区飞来峡镇人大代表吴俊杰高兴地说道。
飞来峡镇下辖25个村(社区),389个村小组。由于村落分散,部分地区的群众到人大代表联络站反映情况并不方便,来回要花费不少时间。
为解决好老百姓发声的“最后一公里”,飞来峡镇人大主席团制定了《清城区飞来峡镇“人大代表流动联络站”接待群众活动方案》,搭建“1+3+N”的接待模式,即在原有的“一中心三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的基础上,建立N个流动联络站。目前,该镇已建立25个流动联络站,各站因地制宜通过“榕树下话家常”“圩日摆摊”“小圆桌座谈会”“绿色捡跑”等方式开展接待选民活动。
“沉”入集市广宣传 提升群众法治意识
在飞来峡镇升平圩日的集市上,人大代表摆设摊位为群众免费送上反诈、禁毒等宣传小册子,向群众解读社保、养老等惠民政策,科普应急安全、医疗健康等生活知识,为群众普及法律法规,并耐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
区、镇人大代表谢翠花表示,今年以来,她每逢圩日就在所在选区集市设摊位接待选民。“我们面对面收集群众的意见,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也让他们感受到代表就在身边,有困难找代表。”
“沉”入一线听民意 履职尽责显担当
近日,飞来峡镇清华社区创新村的榕树下特别热闹,原来是区人大代表李家彬、镇人大代表何六把流动联络站搬到了这里。“大厂围路段因去年洪水灾冲毁后,道路变得坑坑洼洼,又没有路灯,对我们来往江口圩造成很大影响。”选民群众纷纷向人大代表反映身边的问题,代表们耐心聆听,认真记录,将问题梳理后向镇人大反映 。
而在潖江口村大塘肚,潖江口选区的人大代表把流动联络站设在了田埂边上。“我们到地里来听听群众的心声,希望在不耽误村民夏耕的情况下,及时了解在夏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代表们趁着村民歇息的时候,与群众拉家常,并记录群众反映的一项项问题。
“因为去年的大洪水,路边的灯坏了一直没有修好,我们起早贪黑的,很不方便。”有村民提出检修路灯的意见,当即有代表记下详细地点,计划在接待活动结束后便到现场看看情况。
“沉”入现场促落实 强化监督实效
在收到X179乡道修复和路灯检修等群众诉求后,代表们梳理整合后形成建议进行提交。飞来峡镇人大主席团高度重视,深入走访群众了解情况,会同镇规划建设办、乡村公路养护办、公用事业管理所等部门多次召开座谈会,并以代表主题活动月为契机,组织代表到现场调研情况并督促政府部门尽快解决。
在人大代表的持续紧盯、跟踪督办下,X179乡道大厂围路段道路修复和江口路灯修复都已立项并进入挂网招投标阶段,待完成招投标工作后将立即动工,尽快给群众满意“答卷”。
这一个个流动的人大代表联络站,紧密围绕飞来峡镇重点工作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依托人大代表与群众的一次次面对面交流,成为倾听民声、收集民情的新阵地,极大方便群众畅所欲言,为飞来峡镇社会现代化建设和治理注入了代表力量。
自流动联络站设立以来,已开展活动31次,参与人员达100余人次,累计收到群众意见建议15条。飞来峡镇人大主席团将继续深化“1+3+N”的接待模式,将社情民意“提”上来,让代表履职“活”起来,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落实到群众的心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