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炜民 摄
身穿蓝色工作服,尖顶的花帽子既防晒又防雨,汤银带骑着她的老式自行车,车上放着各种清洁工具:白水泥、黑水泥、醋精、清水、铲子……这是她的全副装备,也是她清理小广告的“得力助手”。
不同的小广告有不同的清理方式
在社区工作人员黄奕俊看来,社区清洁人员汤银带是个清理小广告的“专业人士”,“以前我们自己上街清,对一些特殊材质的小广告无从下手。”今年3月份,麦围社区聘请了专人清理小广告及“牛皮癣”,社区工作人员及网格员巡查走访后,进行记录,并通知清洁人员及时清理。
邱炜民 摄
57岁的汤银带就是其中一员,每天,她都骑着她的自行车在自己负责的区域内巡逻,对街道和居民楼的小广告进行及时清理。对不同材质的“牛皮癣”,她有不同的清理方法,她说,“牛皮癣主要集中在居民楼和路面。”
“墨水印章类型的用醋精、地上的用白水泥、墙上的印章和贴纸不能直接铲掉,这样墙体会遭到破坏,白色粉末会到处飞,要先用水喷湿,再用刀片慢慢铲掉……”谈起各种类型小广告的清洁方法,汤银带信手拈来,“力度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更不能用蛮力。”
对于汤银带来说,街道路面上被喷上白色“办证,手机13xxxxx”字样类型的小广告清理难度最大,耗时最长:用刀片刮不行,只能用刀“砍”掉,再抹上水泥,清理起来十分费时费力。在她的指导下,社区购回不同的清洁工具,以供清洁工们使用。
邱炜民 摄
麦围社区有400多栋居民楼,以老旧小区为主,小广告主要集中在单体居民楼梯间,其内容主要包括通渠、办证等方面。而汤银带负责的路段桥北路、松岗市场、清凤市场等,范围不小。为了节省时间,她选择自行车巡逻。“功夫(工作)都是自己的,自己要安排好。”清理小广告的工作并不轻松,除了社区工作人员每天巡查发现后告知她外,汤银带有自己的一套工作方式:大街日日巡,小街隔日巡,下雨上楼巡。
“有时候社区人员还未发现,我自己就先把它清了。”汤银带说,因为每个人有自己负责的区域,也不能交给别人。“领了工资,拿了薪水,就要对得起自己,也对得起别人。”有人问她为什么要去做清洁工这样“丢面子”的工作,汤银带反驳说,我不是偷不是抢,凭自己的本事和劳动吃饭,怕什么别人说?
邱炜民 摄
清理小广告两年多,汤银带却很少见到贴小广告的人。“他们多数见缝插针,半夜刷的小广告。”汤银带说,有时候刚刚清理完地面的小广告,一个多小时后,回到原地,新的小广告又出现了。她只好继续清理,暗暗地想,“看谁速度比较快。”
博弈的不止是来无影去无踪的喷漆小广告。按照要求,便民、招租、资讯类广告应张贴在便民公告栏上,但有的商户或住户往往喜欢在门前张贴招租、招工类广告,汤银带会主动跟他们解释,让他们贴在便民张贴栏里,有的人不听,趁她走后又贴,汤银带就继续清理。“你贴多少,我清多少。”也遇到过不理解的人。凤城街老旧小区多,麦围社区就有400多栋老旧小区,基本为单体楼,没有社区管理,不少小广告从楼梯口一直往楼梯间张贴,从一楼到楼顶,印章类、贴纸类的广告屡禁不绝,汤银带需要带上工具,从一楼爬到十楼,逐层清理小广告,走到高层时,带去清洁的水也用完了,没有水,怎么清理?她尝试敲门打点自来水,可是没有住户愿意开门。
遇到住户刚好上下楼,看到她往墙面上喷水,还被质问。“有时候我也不解释,等别人离开后再清理。”
汤银带曾在国企上班,2003年国企转制后,从事过制衣工作。2012年,汤银带在清洁公司工作,也负责清理小广告,那时候清远尚未创文,小广告成片成片,特别是老旧小区内,小广告遍布楼梯间,形如墙纸,十分扎眼,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环境,也引起他们的怨声载道,有的住户会自己清理自家门前的。“住户最讨厌的就是这些小广告,但是他们也没办法。”汤银带说,有居民曾表示,试过半夜“堵”过张贴小广告的人,但是未能成功。汤银带自己也住在这样的老旧小区里,看到小广告会主动清理,“看着不好看,十分影响市容。”
近几年,随着清远创文工作的进一步推进,环境大有改善,汤银带说,“以前垃圾多,臭气熏天,现在干净了,小广告也少了,住得也舒服了。”
据统计,我街2018年至今共投入49万,聘请56名清理小广告的“专业人士”到社区清理墨水印章类、墙上的印章和贴纸类小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