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委、市政府联合印发《深入实施广清一体化战略 推动清远南部地区加快融入珠三角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计划》已经今年8月17日召开的市委六届第九次全体(扩大)会议通过。
我市将如何深入实施广清一体化,南部地区又将如何融入珠三角?清远日报记者为您解密《计划》,透视南部地区“融珠”路径。
目标
南部地区2020年初步融入珠三角
《计划》的提出其实是贯彻、落实省委书记胡春华的调研精神。今年6月8日,胡春华到我市调研并检查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推进情况,强调要积极实施广清一体化战略,推动清远南部率先融入珠三角城市群。他同时提出,“把清远当成广州的一个区去布局,就真的是叫广清一体化。”
《计划》实施区域分为清远南部地区、中心城区。其中,南部地区包括清城区(含高新区)、清新区、英德市和佛冈县全部行政区域。中心城区包括清城区行政区域和清新区太和、太平、三坑、山塘四镇。
《计划》的总体目标为:通过实施南部地区三年部分融入、五年初步融入、十年基本融入珠三角的“三步走”行动计划,实现清远南部地区与珠三角规划交通无缝对接、承接广州城市功能疏解和珠三角产业转移能力全面提升、社会民生全面接轨和生态保护共建共享,经济发展融入珠三角经济圈,群众生活融入“珠三角一小时生活圈”,率先实现与广州一体化发展。
其中,到2018年,清远南部地区交通路网与珠三角基本实现无缝对接,社会民生事业发展水平稳步提升,综合经济实力平稳增长,人均GDP位居粤东西北前列,基本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中心城区群众生活融入“珠三角一小时生活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接近珠三角地区,初步融入珠三角。
到2020年,清远南部地区交通路网与珠三角全面对接,中心城区和南部地区县城全面融入“珠三角一小时生活圈”,社会民生事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人均GDP接近珠三角地区部分城市水平,初步融入珠三角。中心城区经济社会发展力争达到珠三角地区水平,率先融入珠三角。
到2025年,清远南部地区与广州核心区通勤便利化条件更加完善,社会民生事业发展水平全面提升,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均GDP力争接近或达到部分广州市辖区水平,基本融入珠三角。中心城区与广州市经济社会一体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三步走”
三年部分融入
清远南部地区交通路网与珠三角基本实现无缝对接,社会民生事业发展水平稳步提升,综合经济实力平稳增长,人均GDP位居粤东西北前列,基本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中心城区群众生活融入"珠三角一小时生活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接近珠三角地区,初步融入珠三角。
五年初步融入
清远南部地区交通路网与珠三角全面对接,中心城区和南部地区县城全面融入"珠三角一小时生活圈",社会民生事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人均GDP接近珠三角地区部分城市水平,初步融入珠三角。中心城区经济社会发展力争达到珠三角地区水平,率先融入珠三角。
十年基本融入
清远南部地区与广州核心区通勤便利化条件更加完善,社会民生事业发展水平全面提升,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均GDP力争接近或达到部分广州市辖区水平,基本融入珠三角。中心城区与广州市经济社会一体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行动
尽快启动高铁站扩建和广清城轨过江项目 2018年免费wifi延伸至中心镇
为实现行动目标,《计划》提出了4大重点行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便是其中之一。当中,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之重点。
一直以来,清远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不遗余力。目前,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03公里,居全省第二;等级公路总里程2.48万公里,居全省第一;公路密度130.3公里/百平方公里,居粤东西北地区第一。《计划》进一步提出,推进交通一体化建设,积极打造“海陆空、铁公水”现代化、立体式交通网络,建设广清一体化“一小时经济圈”。
铁路建设方面,加快对外轨道交通设施,加快广清城际轨道广州北至清远段一期工程建设;尽快启动京广高铁清远站改扩建工程和广清城轨北延过江项目建设,实现城轨和高铁无缝对接,建设集城轨、高铁、城市公交、长途客运、出租车“五位一体”的立体式、零换乘、多功能交通枢纽。
水路建设方面,加快建设北江黄金水道,推进北江千吨级航道升级改造。依托广州南沙港,推进清远“无水港“建设,进一步降低区域物流成本,提高通关时效。整合规划北江岸线资源,统筹北江两岸客货运码头、旅游码头和LNG供气码头等项目建设。其中,北江千吨级航道升级改造上月底正式全面动工,计划2017年底前完。届时,北江航道将与西江连通并入珠三角高等级航道网,千吨级船舶能顺利通航,潜在货运量突破2000万吨/年,将成为粤北地区与沿海港口互联互通的便捷通道。
公路建设方面,加快高速公路、国省道改扩建工程建设,完善与广佛肇三市的路网结构;力争2018年清西大桥接线工程、伦洲大桥及引道工程(北江五桥)、北江四桥、广乐高速互通至广清大道连接线工程建成通车;2020年前汕湛高速清远段、汕昆高速清远段、佛清从高速清远段、S252线沙冚至民安段改扩建工程建成通车;2020年清远西部一级公路、S347线英城至大湾段、青塘至望埠段扩建工程建成通车;2022年连佛高速建成通车;2023年太石路南延接花都狮岭红棉大道、东环快速路南延接广乐高速、连佛高速南延线(接广州机场第二高速)建成通车。
同时,加快能源水利设施建设。有序发展火电、水电和清洁能源,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乡能源、供水保障和防洪能力,确保生产生活有序。
此外,加快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智慧城市等重大工程,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加快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扩大无线宽带网络覆盖范围,实现城市重要公共区域无线局域网(WLAN)热点全覆盖。到2018年城市基本实现光纤到楼入户,农村实现光纤进乡入村,免费公共无线网络延伸至中心城镇。
长隆项目力争2025年全面建成
促进产业协同发展亦是《计划》提出的重点行动之一。
《计划》提出,一方面推动工业入园和转型升级,集聚发展,重点推进高新区、广州(清远)产业园、佛山禅城(清新)产业转移工业园、花都(清新)汽配特色产业园、清远华侨工业园(含顺德(英德)产业转移工业园)等省市重点产业园区建设,以广清全面对口帮扶发展为契机,加快引进一批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广东100强等优质企业和高端项目,争取尽快实现扩能增效;力争2015-2017年,南部地区产业园区完成工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281亿元,工业增加值实现年均增长18%,达到403亿元,南部产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0%。
同时,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实施农业“三品”(品种、品质、品牌)工程,发展壮大茶叶、草食动物、北江特色渔业、花卉苗木及生态有机农业;利用邻近珠三角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和乡村旅游;2018年,南部地区农民人均收入比2013年翻一番。
另外,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特色文化产业,依托长隆国际森林旅游度假区大力发展休闲购物、极限运动、旅游度假、文化创意等高端服务业,整合全市旅游资源打造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力争到2025年长隆清远项目全面建成,带动相关产业加快发展;年接待游客3000万人次,实现相关产业就业20万人;年主营收入150亿元,带动相关行业综合收入超过1000亿元。
充分发掘清远特色文化资源,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奥园岭南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一批骨干文化企业,积极引入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基地落户清远。推进国家女子足球英德训练基地升级改造项目,依托中国人民大学恒大足球学院(清新恒大足球学校),谋划发展体育休闲产业。
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到2018年,南部地区共培育8家年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到2020年建设现代标准化茶园10万亩,茶业产业总产值30亿元。
同时,大力发展服务业,依托长隆国际森林旅游度假区,整合全市旅游资源打造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力争到2025年长隆项目总投资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投资3500亿元;年接待游客3000万人次,实现相关产业就业20万人;年主营收入150亿元,带动相关行业综合收入超过1000亿元。
金融方面,《计划》提出,推进广清两地部分商业银行间实行跨行通存通兑,取消异地存、取款手续费;促进广清两地保险理赔案件查勘、定损互认,实现通赔通付。
重点开发江北老城区清新老城区 2020年燕湖新城山水湖城特色初显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系《计划》提出的另一重点行动。根据《计划》,我市城镇化目标同样分三步走:到2018年,清远南部地区常住人口达295.5万人,城镇化率55.1%。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达140.4万人,城镇化率78.6%;到2020年,清远南部地区常住人口达301.3万人,城镇化率57.1%。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达144.7万人,城镇化率81.6%;到2025年,清远南部地区常住人口达316.5万人,城镇化率62.1%。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达155.8万人,城镇化率89.1%。
具体行动上,《计划》提出,推进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全面落实《清远市促进中心城区扩容提质五年行动计划》,按照“一城七镇、六片两带两轴”城市空间结构,重点开发江北老城区、清新老城区等提质片区和职教园区、燕湖新城等扩容片区;紧盯“五城同创”节点目标,加强城市公共交通、供电、供排水、供气、园林绿化、污水垃圾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和服务功能;优化中心城区路网结构,打通清城、清新两区间断头路,加速清新南部4镇融入大市区;加快燕湖新城的建设,力争2017年初步建成起步区基本框架,2020年岭南山水湖城特色初步显现。
同时,推进英德市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将英城、大站、英红、望埠四个镇(街)纳入英德市区范围,力争到2020年英德市区常住人口达到50万,建成区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规划建设东环、西环、南环、北环四条环城快速路,推进清华园、英红园和“两德“合作区产城融合发展,将东华、浛洸打造成英德市区两个副中心;推进佛冈县“多规合一”工作,建设华龙新区、龙凤新区和城南新区,适度超前规划建设县城公共交通、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商业服务等核心功能配套设施。
此外,将统筹清远南部地区城乡协调发展,到2018年南部地区所有村庄实现规划全覆盖。
年底启动“四大馆”建设争取引进省或广州1至2所三甲医院来清建分院
《计划》还提出要促进社会民生事业发展。
其中,文化教育方面,加快学前教育发展,到2018年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覆盖率不低于80%;2017年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汤塘校区等5所新建高等职业学院具备入学条件;加快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2015年底启动市城市馆与博物馆、艺术中心、图书馆、科技馆和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力争如期交付使用。
医疗卫生方面,探索建立广清两市医疗服务协同机制,联合建立血液集中检测机构,逐步实现两市三甲医院医学检验结果互认;争取引进省或广州市1-2所三级甲等医院来清兴建分院,加快清远市人民医院二期工程、清城区人民医院迁建等项目建设;力争到2016年南部地区完成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站标准化改造建设,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实现全覆盖,各县(市、区)均有一所二级甲等以上标准医院,推动清远市妇幼保健院、英德市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焦点
广清城轨延伸过江方案敲定?
全长约19公里设3座高架站
近期,市委、市政府多次提出将广清城轨延伸到武广高铁站,再跨过北江,进入省职教基地。《计划》中一份名为《2015-2020年清远南部地区融入珠三角重大项目统计表》的附件介绍了这一项目:线路全长约19km,设站3座,为高架站。
如何延伸?
经燕湖新城核心区再接驳高铁站,最后过江入省职教基地
目前,广清城轨清远段的终点站位于洲心新合村附近,为“清远站”。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频频提出希望将广清城轨延伸到武广高铁站,实现与高铁的无缝对接,之后再过江,进入省职教基地。
根据上述统计表介绍,广清城轨延伸线自广清城轨清远站引出,向东经燕湖新城核心区设燕湖新城站后,继续向东进武广高铁站场广场后跨过北江,至省职教基地站。线路全长约19km,设站3座,为高架站。其中清远TOD站至武广高铁站总长约9.4公里,武广高铁站至省职教基地总长约10公里。
城轨延伸线预计共投资约46亿元,具体建设时间待定。不过,《计划》提出,“尽快启动京广高铁清远站改扩建工程和广清城轨北延过江项目建设……”
为何延伸?
方便输送长隆与省职教城客流
事实上,最初的规划中,广清城轨就是要跨过北江,进入清远大学城,终于清城与清新交界的飞来湖。后因考虑到各种因素,清远方面提出广清城轨终点设于现址。如今,为何又有新想法呢?
今年7月,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少华来清远调研广清城轨建设时,市长郭锋说,之所以提出将广清城轨延伸到武广高铁站,是希望以高铁站为核心建设一个集高铁、城轨、公交、长途客运、的士“五位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便于长隆建成之后快速运送数以千万计的客流。而过江则是考虑到,在建的省职教基地两三年后,师生规模将达十数万。
“为什么提出来城轨延长到高铁站、过江,主要是有三方面的大变化。”市委书记葛长伟进一步解释说,广清城轨建设规划2011年确定,如今清远整个城市发展规划及产业发展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2011年底,省委省政府确定将省职教基地放在清远。两年之后,省委省政府提出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战略,提出粤东西北中心城区要扩容提质,清远规划建设燕湖新城。“整个燕湖新城的规划都是往东,往高铁站靠,以后清远新的城市中心就是往东。”葛长伟说。
此外,计划投资300亿的清远长隆项目已全面动工,首期建成开放后预计客流每年500万人次,而远期整个项目建成之后,预计年客流约3000万人次。
“长隆项目的客流是面向全国的,相当部分会乘坐高铁过来。”葛长伟说,广清城轨在长隆项目周边设有站点,城轨与高铁站的无缝接驳,对长隆项目的运营、广清城轨的运营都是双赢的,尤其是广清城轨一期并未接入广州市中心,长隆的客流将有助改善整个城轨的运营效益。
广清城轨延伸到高铁站再过江的方案也得到省长朱小丹的认可。今年7月,朱小丹率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检查组到清远时就表示,“这个想法特别好,要好好设计。”
值得一提的是,清远方面还提出,广清城轨还要预留广清城轨除要延伸到江北片区外,还要预留往东延伸到佛冈再接入广州的通道,往西则要研究与佛山西站的接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