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全市的政治、经济中心、城镇化的前沿,清城区洲心街辖区内社会形态多元,如何加强基层治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洲心街领导思考得最多的问题。
今年以来,洲心街将基层治理融入高质量发展中,坚持“党建引领,公益共建,多元参与”,从更高站位、更大格局、更宽视野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动城市基层治理精细化,将社会治理成果更多、更好、更公平惠及群众,让市民真切感受到“看得见的平安、摸得着的幸福”。
党建赋能 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洲心街是一个城乡结合型街道,下辖11个城市社区居委会和11个农村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约28万人。早在2013年,洲心街便是清远市第一个社工服务社区试点,也在全市率先探索社区管理“网格化”。
随着城镇化的深入推进,社区治理与服务有着更多的新要求、新挑战。洲心街始终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街道干净整洁、院落舒适惬意、商铺井然有序……位于洲心街振南社区成衣街角公园里,每天都有居民围坐在一起聊家长里短,孩子在一旁嬉笑玩耍。振南社区辖内有294栋单体楼,有物业管理的小区只有9个。结合社区老旧小区和单体楼较多、治理的长效机制未建立、社区问题议事解决的机制亟需建设等实际问题,振南社区整合党政资源,社区坚持党建引领,以文明创建为抓手,创新“红管+”城市社区基层治理模式,由“社区服务官”牵头,一方面与社区辖区内教培机构、社工机构、企业单位等8个组织形成资源共享,另一方面依托清远城市社区党群活动孵化中心,通过孵化团队、孵化项目、孵化资源助力社区问题精细化、精准化解决,将居民的事情办好、办实,助力社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以党建引领实现共建,在服务、改造和创新方面下足“绣花”功夫,振南社区在洲心街并非个例。
作为全市政治、经济中心所在地,洲心街商贸、服务业比较发达,辖区企业众多,从业人员密集。为更好地凝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力,助力基层治理,今年1月,洲心街牵头成立顺盈商圈党委,多个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党组织共驻共建“心时代”顺盈商圈党建品牌,创新初心、聚心、暖心“三心”工作机制,建设党员先锋队、党群志愿服务队、商圈党建指导员“三支队伍”,持续为顺盈企业职工、商圈内党员、商户、顾客、外卖小哥等各类群体持续提供党建宣传、教育培训、便民服务、文体活动等服务,形成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有效激发了商圈的生机与活力。
顺盈时代广场党群活动中心,举办义诊活动。
多元共治 激活基层治理“一池春水”
基层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事关市民切身利益,牵涉城市各个领域。群众需求各不相同,有了矛盾怎么解决?
在启明社区,小区内“车辆乱停放影响居民通行”“楼道杂物堆积影响消防安全”“空中飞线存在安全隐患”……居民生活中的烦心事,都能在居民议事会协商解决。该社区搭建由社区党委、网格员、居民代表、业委会成员代表、物业代表等组成的“居民议事厅”。居民不仅是社区服务的受益者,更是社区服务的提供者。
而大型住宅小区聚集的凤翔社区,则打造诉源治理“无诉”社区,联合住建部门、电梯维保公司的行政主管部门、物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物业协会等治理部门和治理力量入驻工作站,共同参与物业纠纷化解,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使居民在社区即可接受多元、便捷的线上、线下解纷服务。
启明社区、凤翔社区是洲心街积极推进“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的生动实践。“1+6+N”中的“1”指综治中心,“6”指综合网格、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以及“粤平安”社会治理云平台,“N”指其他政法综治和社会力量,在多元化、信息化和精细化等方面不断发力,聚焦把问题和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化解在源头,多元共治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街道综治中心集信访调处、调解、仲裁、诉讼、法律援助、困难帮扶、司法救助、心理安抚于一体,将科技应用作为重要支撑,紧扣“社会综合治理云平台”建设和综治视联网建设,充分利用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提升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等领域治理效能。
目前,洲心街将全街22个村(社区)划分为167个综合网格,167名网格员活跃在大街小巷,巡查走访、收集民情民意、宣传政策法规、排查安全隐患……推动需求在网格发现、资源在网格整合、问题在网格解决、疑难“哨源”向上级报告,有效激活了基层治理的“末梢神经”。
与此同时,洲心街建立与检察、信访等在内的线上受理系统,及时就地解决群众诉求,实现社区治理“前端”与政法解纷“终端”的无缝衔接。得益于科技赋能和机制创新,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早、在小,调解成功率也保持在较高水平。数据显示,今年1-9月,洲心街道调解室共调解各类民事纠纷158宗,其中调解成功154宗,成功率97.4%。
公益共建 “小志愿”撬动社区基层“大治理”
党建引领,多元共治的同时,洲心街积极探索“文明实践+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路子,着力引导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从基础性社会服务向参与社会治理、凝聚社会共识转变,共建共享,助推基层治理成效彰显。
夜幕降临,连江社区的共享会客厅的灯光渐次亮起。社工刘淑娴一边用手提电脑工作,一边等待即将开始的读书会活动。此前她作为共享会客厅的工作人员听过几期,这次以书友的身份沉浸式体验。当天,近十位书友在“一日厅长”曾晓娜的带领下一起分享《孩子的发展》一书,畅谈所感所悟。
连江社区连江会客厅内,举办“一日厅长”技能分享会。
自从连江社区的共享会客厅开放以来,这样的活动已成常态。享空间、享时间、享生活,洲心街实施的连江社区营造计划,以阵地建设、实践活动、志愿服务为着力点,积极打造“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是洲心街以“文明实践+基层社会治理”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美好新生活的缩影。
拓宽渠道,加大文明实践资金筹措引流力度,保障文明实践阵地高效运转;依托共建单位人才优势,加强活动策划和供需对接,深入中心(所、站)开展特色化、专业化文明实践活动,最大限度提升共建活动实效……今年以来,洲心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深化做实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今年以来,洲心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投入共建资金305.9万元,组建32支志愿服务队,开展共建活动约2000场次,惠及群众约3.1万人次;利用“逢四说事”“居民议事会”等平台召集居民等参与社区治理,开展老旧小区改造1个。
文明浸润治理,幸福花开无声。基层社会治理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加持下,洲心街各个社区更显和谐,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成色更足。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拓宽治理新路径,丰富治理新内容,开启治理新篇章,让基层社会治理成效更可感、前景更可待、未来更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