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清远市清城区源潭镇人民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1802007303581A/2025-00015 分类:
发布机构: 清远市清城区源潭镇人民政府 成文日期: 2025-03-03
名称: 清城区源潭镇202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文号: 发布日期: 2025-03-21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清城区源潭镇202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发布日期:2025-03-21  浏览次数:-

(2025年3月3日在源潭镇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上)

  

    一、202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一年来,在镇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指导下,镇财政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发挥财政职能担当,积极抓收入、保民生、促发展、防风险,为源潭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政支撑。

  (一)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1.预算收入情况

  2024年全镇实现财政总收入42198.4735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9096.3751万元、项目周转金3102.0984万元(包括长隆项目2187.0984万元、引水工程项目835万元、佛清从高速项目80万元)。

  2.预算支出情况

  2024年一般预算支出完成44372.2522万元。预算支出主要项目完成情况如下: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完成14750.2394万元(其中镇政府日常运作经费14143.0936万元、下拨村居经费266.3225万元、党建事务支出194.7605万元、工会事务支出129.7538万元、统计信息事务支出10.299万、其他群众团体事务支出4.75万元、民族宗教事务支出1.26万);

  (2)国防支出完成20.1566万元;

  (3)公共安全支出完成135.49万元;

  (4)教育支出完成326.8925万元;

  (5)文化体育支出完成47.60万元;

  (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完成510.8716万元;

  (7)卫生健康支出完成80.0773万元;

  (8)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完成337.5307万元;

  (9)农林水事务支出完成3830.8124万元;

  (10)交通运输支出完成132.3850万元;

  (11)国土资源事务支出完成78.9027万元;

  (12)其他支出完成24121.294万元(主要用于征地拆迁项目经费11190.6144万元、土地报批相关事项支出6236.3653万元、上缴非税支出4040.5376万元、支付民生项目工程款1795.1655万元、支付五十年地租相关款项308.869万元、支付返还地租金212.5584万元、其他经费支出337.1838万元)。

  3.化解存量债务情况

  2024年共偿还历史债务100万元。

  (二)2024年落实镇人大决议情况

  根据镇人大对清城区源潭镇202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4年财政预算草案的审议意见,镇财政部门重点推进以下工作,持续提升财政管理水平,具体情况如下:

  1.积极拓展财源2024年,镇财政部门联合职能部门想方设法,抓组织财政收入,挖掘收入来源,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着力推动财政收入稳步增长。一是抓好非税收入,加大盘活国有资源力度,通过加强与综合行政执法办、自然资源组、自然资源所等部门的沟通协调,确保非税收入及时足额入库,充分挖掘增收潜力;二是协助推进土地出让工作,提前谋划,紧密跟进各个项目的土地出让工作;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强农村资产、资源、资金管理;四是积极争取债券资金,为全镇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

  2.着力保障民一是筑牢保障底线,始终把兜牢兜实“三保”底线摆在首要位置,优先统筹资金用于加强民生保障建设;二是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镇财政部门贯彻落实习惯过紧日子要求,严控一般性支出,强化“三公”经费管理,降低行政运行成本,确保人员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和机构的正常运转;三是加强财政资源统筹,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重点支持“百千万工程”、绿美乡村建设等重点项目建设。

  3.加强财政监督全方位完善财政管理,保障资金安全。对内加强完善支出进度管理,及时落实项目支出计划,确保民生实事资金到位,加快资金拨付;以“数字财政”系统为支撑,进一步加强财政运行的监控;三是进一步加强债务风险防控,确保全镇债务风险稳定可控;推进财政信息公开,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要求执行预决算公开及“三公”经费公开工作,主动公开相关年度全镇财政决算、预算信息,接受公众监督。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也看到当前预算执行和财政工作中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一是财政刚性支出增长较快,财政收入相对减少,财政收支矛盾愈加严峻;二是政府债务负担沉重,镇级可用财力不足,短期内难以消化;三是对土地出让收入和上级资金支持的依赖程度较高,收入下降对保障镇财政平稳运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于以上问题,镇财政部门将继续拿出迎难而上、敢于担当的魄力和精神,切实采取有力措施逐步予以解决。

  二、2025年财政预算草案

  2025年,预计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镇财政收入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刚性支出压力没有缓解,预计可用财力增量十分有限,总体判断,2025年全镇财政收支矛盾更加突显,要求我们科学稳妥、量入为出编制预算。

  (一)财政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2025年编制预算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财政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百千万工程”和镇委“一带两城三区四园”建设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政领财、以财辅政,坚持高质量发展,为开创源潭镇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提供有力保障。

  2025年财政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是:一是重点强化财力保障,集中力量办大事,全力保障镇委、镇政府重点工作任务,预算安排突出重点,坚决把保障重点贯彻预算编制全流程;坚决兜牢“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底线,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 二是重点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厉行节约,精打细算,严控一般性支出,降低行政运行成本。三是重点加强部门预算管理,确保预算编制和财力保障相匹配,优化调整支出结构,为安排和调整支出预算提供依据。

  (二)2025年财政预算草案

  根据当前经济形势和源潭镇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拟定2025年财政预算草案如下:

  1.收入预算草案

  2025年收入预算为45000万元。

  2.支出预算草案

  2025年,根据财政收入预算相应安排预算支出45000万元,主要支出项目如下: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6000万元;

  (2)国防支出50万元;

  (3)公共安全支出200万元(含扫黑除恶、禁毒、普法、安全生产、消防、森林防灭火、道路交通安全等工作经费);

  (4)教育支出350万元;

  (5)文化体育支出50万元;

  (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00万元;

  (7)卫生健康支出250万元;

  (8)城乡社区事务支出500万元;

  (9)农林水事务支出4000万元;

  (10)交通运输支出完成200万元;

  (11)其他支出22800万元。

  三、2025年财政工作思路

  2025年,源潭镇财政部门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财政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镇委、镇政府的决策部署,按照“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总要求,全力以赴主动担当,加大组织收入力度,着力保障预算平稳运行,防范财政运行风险,努力完成全年预算目标。

  (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一是及时分析并掌握上级财政政策的新变化,紧紧围绕产业政策、重点项目等,积极争取专项债券、上级补助等资金及政策支持。二是充分发掘非税收入潜力,加大资源性收入组织力度,坚持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并确保非税收入足额上缴。协助自然资源、建设等部门积极盘活土地资源,利用现有存量土地,拓宽工业发展空间,加速项目建设,做好项目跟踪落实工作。按照相关政策跟踪落实土地出让工作,努力做大收入“蛋糕”,拓宽收入渠道。

  (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一是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在有限资金内多办事、办好事,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坚持压缩不必要不合理的行政开支,坚决杜绝铺张浪费之风,强化“三公”经费预算管理,严把预算支出关口。二是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科学统筹分配资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经济发展和财力可持续的基础之上,兜牢兜实“三保”底线,将有限财力优先用于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效益。

  (三)提高财政治理效能

  一持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大力推动涉农资金向基础设施、农业产业等重点领域倾斜,统筹各级涉农资金,为助推乡村振兴提供坚实财政保障。落实镇“十件民生实事”资金保障工作,充分发挥民生实事“小切口大变化”的制度优势。加强财政资源统筹整合,优先保障重点项目资金需求,管好用好专项债券资金支持源潭镇重大项目落地并产生效益,充分发挥专项债扩投资、促发展、惠民生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全镇经济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

  (四)加大财会监督力度

  一是切实担起财政监管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财会监督职能作用,提高财政内控实效。二是加强对财政支出的审计和检查力度,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强化财政资金分配使用的监管,落实对专项资金的跟踪检查,促使专款及时足额落实到位,专款专用。三是继续推进预算信息公开工作,确保信息公开及时、完整,增强部门预算的透明度,将财政运行在阳光下,接受党和人民的监督。四是注重财政干部队伍的培训和教育工作,提高财政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同时,加强财政队伍的思想道德建设和廉政建设工作,确保财政干部队伍的清正廉洁和务实高效。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坚决防止新增隐性债务,有效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