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佳节将至,节日消费进入旺季。为营造安全放心的节日消费环境,清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清城区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就购物、餐饮、旅游出行及月饼购买等方面联合发布消费提示,并预祝广大消费者节日快乐!
一、购物消费:理性选购,严把质量关
节日期间,商家促销活动密集,面对“满减”“折扣”“限时抢购”等宣传,消费者需科学规划,理性消费:
(一)选择正规渠道。优先在证照齐全的商场、超市、品牌专卖店或官方电商平台购物,避免通过无资质的社交平台或私人渠道购买商品。
(二)仔细阅读活动细则,按需购买。消费者应充分了解“满减门槛”“赠品条件”“预售规则”等限制条款,警惕虚假促销行为。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比较价格质量,重点关注商品的实际价值与自身需求匹配度,按需购买,注意保质期与储存条件,避免囤积浪费。
(三)严选商品,注意查看标识信息。购买预包装商品时,重点核对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执行标准、成分表等标签内容;选购服装、家电等耐用品时,注意材质、规格、保修条款等细节,并索要购物凭证,若商品出现质量问题以便进行维权。
二、餐饮消费:安全为先,健康为要
中秋国庆是家庭聚餐、朋友聚会的高峰期,也是婚宴、家宴等大型餐饮活动的集中时段,消费者需重点关注食品安全与合理膳食。
(一)外出就餐,应选择持有有效《食品经营许可证》的正规餐饮单位就餐,注意查看餐厅卫生状况和从业人员健康证明。避免在无证小店和街边摊贩或卫生条件差的场所用餐。点餐时主动询问菜品原料、烹饪方式(如是否含过敏食材),避免食用野生蘑菇、河豚鱼等高风险食品,不食用野生动物(含人工繁育、饲养品种)。预订婚宴、家宴、团体餐时,提前与餐饮单位签订书面合同,明确菜品、价格、服务事项、违约责任等条款,防止“隐性收费”或“偷工减料”。
(二)居家就餐,应注重食材安全,控油盐摄入。购买果蔬、肉类、水产等原料时,应选择正规商超或农贸市场,注意感官性状(如无腐败异味、无霉变),并规范加工储存。节日期间避免暴饮暴食,注意荤素搭配、粗细结合、均衡膳食,减少高油、高盐、高糖食品摄入,特殊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需严格遵医嘱控制饮食。
(三)网络订餐:选信誉商户,查包装状态。消费者应通过正规外卖平台订餐,优先选择评分高、距离近、有实体店的商户,查看商家公示的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等信息。收到外卖后,注意验收餐品,检查包装是否完好、封签有无破损、餐食是否与订单一致,若发现异物、变质等问题,保留证据并联系商家或平台处理。
三、旅游出行:安全为基,文明为本
跟团旅游要选正规旅行社,签规范合同。一是资质审查。消费者应选择具有《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的正规旅行社,切勿轻信街头“低价团”“免费游”等宣传,避免陷入强制购物、自费项目等陷阱。二是签订有效合同。签订旅游合同时,应详细约定行程安排(如景点、时长、交通工具等)、住宿标准、餐饮规格、费用明细、违约责任等内容,勿轻信“口头承诺”。三是安全文明出行。出游时要关注景区内的安全提示标识,遵守景区的规定和秩序,尤其是出境游,需提前了解目的地的签证政策、安全形势及风俗禁忌,警惕风险。旅游途中要爱护环境,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保持良好的旅游形象。
四、月饼消费:科学选购,健康食用
月饼是中秋传统食品,也是节日期间消费投诉的重点领域,消费者需重点关注食品安全与合理食用。
(一)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建议消费者优先选择证照齐全的商场、超市、糕点专卖店等正规经营场所或信誉良好的电商平台和有资质的商家。查看商家证照、产品宣传及服务承诺,避免在无资质的“私房月饼”“手工月饼”作坊处购买,此类经营户通常不具备月饼生产经营条件,卫生环境与原料来源难以保障。
(二)查看包装和标签信息。购买预包装月饼时,应检查包装是否整洁、密封,无破损、漏气、涨袋或印刷油墨浸染等问题,同时注意查看标签内容,查看是否有标注食品名称、配料表、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SC开头)、贮存条件等信息。购买散装月饼时,应注意查看盛放容器是否清洁,销售人员是否佩戴口罩、手套等卫生防护用具。避免选购颜色过于鲜艳(可能含过量色素)、表面有霉斑或异味的月饼。未开封的月饼应按标签标注的储存条件存放(多为常温阴凉处或冷藏),已开封的月饼需密封后冷藏,并尽快食用完毕。
(三)关注配料表和营养成分。优先选择配料表简短、避免添加过多添加剂、反式脂肪酸(如人造奶油、起酥油等)和隐形糖分。选择能量、脂肪、糖、钠含量较低的月饼。无糖月饼并非完全无糖,需留意配料表中是否含有其他糖类替代品。
(四)特殊人群需谨慎。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高血脂或高血压患者、易敏人群等,需仔细查看配料表和营养标签,谨慎选择低糖、低脂或不含过敏原的月饼。
五、关注价格:认真核实,保护权益
节日期间,购物、餐饮、旅游等消费需求集中释放,广大消费者需保持理性,警惕“价格套路”。
(一)注意对比价格,认真查看价格标签。节日期间,消费者选购月饼、水果、礼盒等节日热销商品时,应关注明码标价,要留意商品标价签是否清晰标注品名、计价单位、价格等信息,对比日常售价,谨防商家“虚标高价”,警惕“节日特供”“限量高价”等话术诱导。
(二)餐饮住宿核实价格,拒绝缴纳“未标明的费用”。预订酒店、餐饮包间或景区门票时,务必提前确认价格细则(如是否含服务费、节假日附加费等),留存书面或线上订单凭证,警惕商家收取任何未明示的费用。
(三)促销活动擦亮眼,警惕“虚假优惠”。商超、电商推出的“满减”“折扣”“买赠”活动,需仔细阅读规则,确认是否设置“门槛条件”(如满额限制、指定商品参与等)。对于“最后一天”“限时抢购”等宣传,可多平台比价,避免冲动消费。如发现价格欺诈、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如虚构原价、不履行价格承诺等),请保留好票据、聊天记录等证据,理性维权。
六、维权途径:保留证据,及时维权
在消费过程中,消费者应索要并妥善保管相关消费凭证。遇到侵害自身合法权益的情况,应及时与商家协商或向经营平台投诉。如协商不成,可拨打12315或12345政府服务热线寻求帮助,或向当地有关行政部门反映,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国庆、中秋双节是阖家团圆、举国欢庆的美好时刻。节日期间,市场监管部门将加大对商超、餐饮、景区等重点领域的巡查力度,严厉打击哄抬物价、虚假宣传、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全力守护消费者的消费权益。祝您度过一个欢乐、祥和、平安的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