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清城区依托广东省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管理服务平台(微信小程序:粤农交),积极探索建立农村资源资产交易新机制,通过健全机制、拓展服务、强化金融合作等措施,创新思路盘活农村沉睡的集体资产资源,推动农村资源资产溢价升值,实现“田间”交易到“云上”交易。今年以来,全区农村集体资产交易挂牌1011宗,挂牌金额9.35亿元,成交676宗(占全市54%),成交金额4.73亿元(占全市53.1%),产生溢价超4357万元,平台交易量位居全市前列。
一、健全机制,推动资产交易由“乱”到“治”。一是制定“流程图”。在全市率先出台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办法、工作指引、奖补方案等文件,明确农村资源资产交易规则和操作流程,全面实行“五统一、一备案”运营模式(即统一监督管理、统一交易系统、统一信息发布、统一交易规则、统一交易流程、实行政府备案),引导农村资源资产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保障村民、村集体和流转当事人合法权益。二是建立“中继站”。推动农村集体资产交易中心实现8个镇(街道)全覆盖,切实加强对村集体合同台账、交易资料等审核指导,发布农村集体资产交易信息以及组织公开交易,做好服务群众等工作。三是建好“资源库”。引导各集体经济联合社、合作社对未承包到户的土地经营权、有流转意愿农户的土地经营权进行连片整合,对经营性集体资产开展清查备案,及时梳理历史合同,规范土地承包关系,通过“粤农交”平台动态管理农村资源资产和产权交易。目前,全区已整合流转耕地21.6万亩,在广东省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动态录入资产卡片10423个、合同9206份。
二、拓展服务,推动交易市场由“小”变“大”。突破以村集体物业出租、土地经营者出租等农村产权交易旧思路,积极探索推动耕地、山地、林地、农机等资源上平台公开交易的新路径,进一步丰富农村产权交易内容,充分挖掘农村产权交易潜力。如洲心街道洲沙社区上半年通过省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上线南峡山北侧(杂树)砍伐项目和南峡山大窝顶(桉树)砍伐项目,改变了通过私人介绍或通过微信群公开寻找采伐团队的传统交易方式,拓宽了项目交易的参与渠道,避免了私下口头交易未签订合同的弊端,通过公开竞价提高了项目价值。两个项目为村集体增加村集体收入约100万;清远迎盛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源潭镇迎咀村在交易平台通过公开协商方式以122万的成交价格成交约300亩的陈皮柑种植项目,在保障农村集体“三资”公开透明交易的同时,也为平台交易打开了新思路;东城街道石板村于今年11月通过交易平台成功出租收割机、插秧机、无人机、拖拉机等农机机械两批,租期两个月,为农机机械出租提供了新的交易路径。
三、政银合作,推动交易融资从“难”到“易”。积极探索创新政银合作模式,与清远农商银行联合研发“粤农交”平台交易贷产品,因地制宜打造惠农利民金融产品与服务,为通过省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参与清城区行政区域内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并成功签约的个人或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解决参与产权交易经营主体的资金需求,助推农村集体产权交易“应上必上”。今年7月,清远农商银行为清远市清城区飞农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授信“粤农交”平台交易贷78万元,帮助农业企业解决资金难题,为企业发展注入新动能,让“金融活水”精准注入田间地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