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清城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深入贯彻落实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推进工作会议精神,将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作为推动全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关键环节,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园区,带动全区农业升级、农民增收。2023年12月,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入选2023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认定名单。产业园出栏肉鸡累计4000多万羽,产量比创建前提升了50%。产业园主导产业覆盖率达73.1%,适度规模经营率72.8%,现有省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个,清远鸡规模养殖场300多家,种鸡养殖基地11个。产业园内清远麻鸡一二三产业总产值达到79.02亿元,其中主导产业产值62.56亿元,比创建前增长29.4%,园区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52万元,高出全区农民可支配平均水平36%。
一、抓三个环节,提升园区发展基础
(一)立足产业优势,高起点规划。坚持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纳入全区农业总体发展战略,列入落实市委“十大行动方案”以及“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重点工作和考核体系,以打造引领带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平台载体和农业现代化的“引擎”为目标,立足清远麻鸡特色优势产业,高质量编制《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方案》《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规划(2021-2025年)》,加快推进“六大板块”17个子项目建设,构建“一核一心一带四区”的产业空间布局和国家、省、市、县级现代农业园区梯次发展体系,引领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二)完善机制体制,高效率推进。成立由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区直各相关部门领导及镇街主要领导组成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工作领导小组,抽调精干力量组建管委会,成立产业园工作专班。推行“大园区、小业主”运行管理模式,建立园区发展预警机制和产业园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召开工作推进和协调会议40次以上,实行每周报进度、每月一督查、季度看成效,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工作高效率推进。
(三)整合资源要素,高标准建设。强化资金整合,制定出台专项发展资金、新增债券转贷资金等文件,实行跨部门统筹涉农项目。争取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中央奖补资金1亿元,统筹财政资金2.2亿元,撬动社会资本投入15.1亿元,集中打造现代产业园区。强化用地保障,积极争取用地指标优先用于安排现代农业园区项目用地,市、区共同为产业园解决建设用地70亩、设施农用地483亩、林地指标400余亩。强化金融支持,协调农业银行、农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定制推出“清远鸡产业贷”、惠农e贷等金融产品,累计发放各项农业产业发展贷款1.3亿元,满足园区实施主体建设资金需求;与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分公司签订政策性农业保险合作协议,为在清城区范围内养殖的家禽购买养殖保险,纳入产业园的企业100%购买保险,累计保额达10842万元。
二、抓三个重点,提升园区发展动力
(一)坚持产业兴园,兴特色产业。引进广东天农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清农集团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大力推进清远麻鸡国家级原种场改造提升等项目建设,扩建提升全国唯一的清远麻鸡国家级原种场,建成全省最大的清远麻鸡生产加工产业基地,建成种鸡繁育基地9个,8家养殖单位入选广东省畜禽养殖标准示范场,1家养殖合作社入选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积极培育壮大清远鸡产业新型经营主体,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产业化利益联合体,园内共有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7家,农民合作社数量632个,家庭农场数量357个,实现年纳税5000多万元,占产业园企业(含非农业企业)的10%,适度规模经营率达72.8%。
(二)坚持科技兴园,强质量提升。园区建设期间新增机械自动化养殖设备160套,加工装备56台(套),科研设备台850(套),不断提升园区信息化、科技化、智能化建设能力和水平。开展“1个公共育种科技平台+1个清远麻鸡国家级保种原种场科技研发平台+N个清远麻鸡种鸡场科技服务子平台”的公共联合育种体系建设,成功培育“凤中凤清远麻鸡”和“凤翔清远麻鸡”的配套系已通过国家检测。与高等科研院所合作,开展清远鸡育种、养殖、疾病预防等核心技术科研攻关,累计投入科研经费2.52亿元,搭建科技研发平台16个,引入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常信等院士团队,组建5组“专家服务团队+经营主体”的“1+1”模式服务小队,产业园建设期间累计获省级以上奖项3个,新增授权专利8项。
(三)坚持品牌强园,促绿色发展。大力推动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建成清远麻鸡种养循环示范基地,采用“环境保护-碳减排-清洁能源-循环农业”四位一体农业发展模式,园内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高达90.5%,较创建前提升6%。制定清远鸡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打造清远鸡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品牌,推动清远鸡亮相广州“小蛮腰”、地铁三号线和全国高铁火车站场打开知名度。积极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产业园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高达99.9%。扎实推进农业“三品一标”认定工作,10个特色品牌入选广东省“粤字号”农业品牌目录,4家企业获批“清远鸡”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品牌认证,拥有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认证8个,“两品一标”农产品认证比例达58%。
三、抓三个关键,提升园区发展效益
(一)拓展业态,实现融合发展。依托清城区旅游资源禀赋,以闲情山水、激情漂流、亲情温泉、浓情美食等旅游资源,建立清远麻鸡养殖、休闲娱乐、美食餐饮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基地,推动清远鸡产品进入北江游船、温泉、漂流等文旅消费场景。围绕“一核一心一带四区”的产业空间布局,鼓励园区内农户聚焦优势产业开发养殖体验、餐饮民俗等特色旅游,带动清城区旅游业、衍生产业以及龙头企业、农业养殖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蓬勃发展,园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营业收入3.2亿元以上,产业园三产产值达5.8亿元,比创建前增长16%。
(二)多线营销,激发市场活力。产业园通过线上销售+线下体验的方式,多点发力搭建展示推介、产销对接、产品供应资源合作平台打通销售渠道,引进京东集团与本土4家企业设立清远鸡直营销售平台,大力推进清远鸡及产品进市场、进社区、进超市,打通清远鸡销售渠道最后一公里。构建供销特色现代流通服务体系,新建9家“供销便民店”,构建完善的冷链仓储物流体系,园区农产品冷链物流流通率达63%。组织产业园内天农公司、清农公司等企业参加第十九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第十二届农产品博览会等特色农产品展示展览活动,进一步扩大清远鸡及其产品知名度及美誉度。
(三)联农带农,促进农民增收。重点扶持产业园内清远麻鸡产业相关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率达到72.8%。吸纳引进周边农民就业人数超过1.12万人,吸引返乡创业创新374人,助力园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至3.52万元,高出全区农民可支配平均水平36%。探索实施“企业+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多元经营模式,带动6000多户农户增收,户年新增收入5000多元;通过土地流转+保底分红方式带动3815户农户增收;通过订单农业方式带动农户带动24703户农户增收;通过股份合作方式带动农户46134多户农户增收。积极探索合同、契约、订单农业等多种形式,建立种业龙头企业外联市场、内联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连接机制,投入财政资金500万元与4个村委签订合同,按照折股量化的方式带动4个村集体每年增收10万元以上,实现与合作社或者农头企业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的农户比重达61%,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幅9.8%,有效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