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清城区农业农村局以保护北江水域生态为目的,以完善体制机制为手段,创新性开辟了“建立一个机制、优化两项保障、强化三个力度”的“123”执法工作新模式,着力建机制、强保障、提质效,持续强化跨区域交界水域禁渔执法管理,有效维护北江流域渔业生产秩序。
一、建立一个机制,夯实交界水域执法基础
北江流域流经水域覆盖面广,为扭转不同辖区“九龙治水”的复杂局面,清城区农业农村局积极作为,联合清新区农业农村局、英德市农业农村局建立起禁渔期跨区域联合执法机制,整合清远农业综合执法资源,以水上交通和渔业船舶安全监管体系为依托,建立“战时集中、平时分散、定期交流”联合执法机制。联合执法时,双方在人员、车辆、船艇方面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日常双方各负其责,在辖区正常开展执法工作。双方每月定期就交界水域及临近水域情况和线索进行交流沟通,确保及时掌握全面信息,为北江流域渔业资源保护筑牢强有力的保障。
二、优化两项保障,强化交界水域监管能力
(一)强化装备保障。在信息化建设上,具备船只智能检测、垂钓行为智能检测、一张图监管、人工巡检、报警研判事件处置等渔政管理功能,实现及时发现、快速研判、迅速执法等目标,为渔政执法日常管理保驾护航,实现对交界水域的全覆盖实时监管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装备配备上,清城区农业农村局、英德市农业农村局、清新区农业农村局共配备了渔政执船3艘,执法快艇5艘,用于交界水域的日常巡航和专项行动;在执法取证设备配备上,共配备了16台执法记录仪、两台夜视仪望远镜以及扬声器、强光手电等必备工具。
(二)强化制度保障。以《清远市“亮剑2023”系列专项执法行动方案》为指引,清城区农业农村局会同清新、英德农业农村部门通力合作,保障制度落实。一是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交流管辖水域执法检查情况,交换问题线索,通报违法违规案件打击查处情况;二是定期开展联合执法巡航,全面巡查交界水域秩序;在关键时间节点或已锁定案件线索的情况下,开展联合执法行动,打击非法捕捞行为;三是独立执法行动遇到突发情况,需要执法协同配合的,及时指派执法力量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协助对方。
三、强化三个力度,提升交界水域禁渔执法质效
(一)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在交界水域常态化联合执法的基础上,清城区利用水域临近、合作熟练、信息共享等便利条件,运用常态巡查与突击巡查相结合,动态巡查与守点捕捉相结合、水面巡查与岸边侦察相结合,突破了“交界水域”合作范畴,形成了上下游齐抓共管局面,实现北江流域渔业执法工作同步推进。对于发生在各自辖区内的重大疑难复杂案件,邀请各方直接参与案件侦破,于2021年协助破获了“7.10”非法捕捞专案,抓获犯罪嫌疑人29人,涉案金额700多万元。近年来,通过开展跨区域禁渔联合执法共查获违法电鱼船19艘,清理了大量的灯光诱捕网、虾笼、刺网、滩边罟等违规网具,放生渔获物2300公斤,对打击非法捕捞违法犯罪行为形成的强大震慑力。
(二)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北江流域渔业资源的保护不仅需要农业执法部门的严格监管,还需要市民的配合与支持。一方面,清城区联合在沿江一线属地政府,通过召开渔业村镇干部座谈会、现场宣讲、张贴禁渔海报、播放禁渔相关规定、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宣传禁渔期制度法律法规和政策,营造舆论氛围,共发放宣传资料8000余份。同时,加大对沿江各类农贸(水产)市场、餐馆等的宣传,要求其不采购、不销售、不食用非法捕捞的渔获物。另一方面,通过媒体宣传、张贴、发放《致渔民朋友、市民朋友的公开信》等方式,开展渔业资源保护宣传,公布违法行为举报电话,充分发动群众,共发放公开信3000余份,宣传短信900余条。
(三)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北江流域渔业资源丰富,鱼类种类繁多,但个别不法分子在经济利益面前,铤而走险,进行非法捕捞,对北江流域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地破坏。为切实保护北江流域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清城区不仅将禁渔期实施非法捕捞的犯罪嫌疑人移送司法机关,并责令其进行生态补偿增殖放流。近年来,共开展增殖放流活动30次,放流鱼苗 4.62万尾,价值10.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