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我国民族学学科体系优化调整迈出新步伐。广大民族学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在新的中国民族学学科体系框架下,加强中国学术自主知识生产,积极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作贡献。
长期以来,西方民族学界之所以傲视中国民族学界,是因为我们只有事实陈述而没有自己的理论,我们的研究多是为西方民族学理论的提升提供原始材料。时至今日,中国民族学同仁应当认真思考这样几个严肃的命题: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学学术体系、学科体系、话语体系?没有学术大师引领的中国民族学,如何实现学术创新和学科发展?中国民族学如何转变研究范式来谋求新的学术成长?我认为,总体来看,中国民族学发展滞后,是因为我们的学科理论没有跟上中国发展的步伐。中国民族学亟需形成新的研究范式,也正在形成新的理论或研究范式。 民族学是一门国际性学科。当前,中国已经发生了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等现代化巨变,出现了各种新兴经济社会文化现象,国内外学术界都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和中国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社会文化转型有巨大的研究需求。而中国民族学的发展,也已经成为国际民族学发展中新兴的学术增长点。 新中国走过7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民族学的发展也应该进入从有到强的阶段。一些中国学者超越西方民族学的各种理论,提出了自主知识生产的中国式理论,形成了中国民族学自主知识生产的学术成果。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学者加入,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作出更多贡献。 来源:中国民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