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凤城街道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十大行动方案”,围绕“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把准高质量发展主旋律,始终保持“二次创业”奋进姿态,实干当先抓经济、破难题、优服务,奋力向区委区政府和广大群众交出高质量发展的满意答卷。
一、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坚持党建引领、创新驱动,干事劲头全面激发
一是打造高水平干部队伍。深化“青苗培育工程”,以“十个思考”为抓手全面增强“头雁”作用,深入推进社区“两委”干部换届准备工作,上半年共选育社区党组织后备干部103名,优化调整干部21名,推动年轻干部到“百千万工程”一线攻坚克难、实践实战200人次,锤炼干部过硬本领。二是探索多元化学习课堂。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2025年共开展各类学习活动1500余场,开展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第一议题等学习研讨23次;搭建“街道党校+党群服务中心+实践教学点”三级培训阵地,深化“青年夜校”模式,共举办8期,培训517人次,深入推进“凤城青思享”“书记面对面”,打造起凤里人文艺术社区、沙垯岭未来乡村等“一线课堂”。三是铸造党建品牌“金名片”。创新实施“一轴二驱五联动”党建品牌深化提升行动,扎实推进龙船塘、麻寺田等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提质拓能”行动,培育古城、东门等8个区级城市基层党建特色品牌培育社区;创新探索“三走四同”、在职党员进社区“五微行动”、“凤城夜访”等机制,开展为民办实事活动300余次。四是深化基层党组织“全覆盖”。扎实推进新兴领域党建“两个覆盖”集中攻坚。探索打造“凤城桑榆”等系列老干部党建品牌,组建10支社区“银发志愿队”,凤城街道退休干部党支部获“广东省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称号。
(二)坚持项目攻坚、产业培育,营商环境全面优化
一是坚持“项目为王”理念。成功引进清远市水产品仓储物流中心、益特隆农副产品交易中心、烟草物流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抢抓过渡性开发政策机遇,投资约8000万元清城区邮政快递分拣中心(凤城仓)新建项目落地建设,成功打造全市首个过渡性开发项目;创新探索“政府出资+村民出地”模式,利用专项债1.05亿元与古城社区合作建设竹仔园综合停车库,共设置停车位约300个,预计每年增加收益约500万元;在东门塘打造全市首个“生态+休闲+商业”环湖琶醍街区,创新采用“截污纳管+智能循环”模式,攻克了东门塘长达30多年的污水排放难问题,建成环湖生态绿道和国际标准滑板场,新增集装箱商业街区超600平方米。二是优化营商环境。聚焦“诚心诚意”营商环境服务品牌,落实“逢二敲门”遍访、“企业管家”和“项目经理”包联制度,搭建政企沟通平台;创新打造“10分钟党群税费服务圈”。
(三)坚持建管并重、精益求精,城市品质稳步提升
一是大力推进闲置资产盘活利用。今年成功争取52处公租房权属下放至我街道,累计投入2000万元改造升级超7000平方米、41处闲置公租房,打造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并引进咖啡潮牌、众创空间等新业态,实现资产价值和社区功能“双提升”。二是深入推进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体系。目前3家标准化门店已投入运营,逐步形成“1(分拣中心)+2(中转站)+47(门店式社区回收网点)”格局,创新“线上预约+线下网点回收”双轨模式,打造糖果拾物展厅约800平方米,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网点和废旧物资回收网点“两网融合”,累计回收总量达526吨。三是推进环卫车辆智能化改革。持续推动环卫车辆升级换代,投入100多万元升级9辆新能源环卫车辆,全市首个建筑垃圾智能收集箱投放使用;优化环卫收运体系建设,清运路线缩减至11条,清运里程缩短约20%,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四是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动防洪排涝地下管网及基础设施改造工程,构建“防、排、治”一体化排水体系;投入100余万元对城西大道田龙过街隧道升级改造,以环境焕新、排水升级、安防提升“三举措”提升隧道安全通行功能;对沙田石拱桥进行安全性能提升,利用“物理阻隔+视觉强化”双重防护,保障周边居民和学生安全出行。五是全面提升城市环境品质。扎实推进主干道沿线风貌提升,常态化开展“散乱污”企业整治行动,今年共完成整治“散乱污”场所11家,综合整治面积约1960平方米。
(四)坚持强村富民、宜居宜业,乡村发展焕新升级
一是以实干实绩赋能“百千万工程”。探索成立强村利民公司,与田龙社区望天狮村小组组建清远市田龙振兴物业发展有限公司,由街道、村小组、第三方公司共建共营田龙加油站,预计年收益达460万元。大力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依托笔架河“一河两岸”绿水碧道,打造集装箱、沙滩车等文旅项目。全面布局沙垯岭村庄发展规划,拆除旧村庄破旧泥砖房33间,大力发展物流、预制菜等行业。二是抓好绿美生态建设。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创新“绿化网格化+管护支部化”治理机制,建成“春雨林”“巾帼林”等一批主题绿化林,指导建设“美丽庭院”20户,提前完成全年种植任务1280棵。三是持续加强“三资”监督。完成辖区4个村改居社区、41个村小组共1389间(块)集体资产资源实地走访,发现超年限出租不规范合同31份,已全部完成整改。四是扎实推进农村股份制改革。全面完成33个经济社股份制改革,登记证更换率达100%。
(五)坚持人民至上、实事惠民,民生福祉日益增进
一是加力推进稳就业保民生。强化源头治理欠薪,共为130名就业困难人员开展认定工作。二是扎实推进“两社三中心”打造。翠湖社区以“一个中心点+三个延伸点”打造省级“两社三中心”试点社区,围绕“社气”“社品”提升开展各类活动50多场次,服务居民800多人次。三是积极推进微改革品牌项目。聚焦切口小、落点准、见效快,积极谋划“美食地图”、“青年夜校”、妇联执委“帮帮团工作室”等“微改革”34项,在28个社区打造“青翠少年”“古城焕新”“府韵长堤”等社区品牌项目,改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四是深入开展“暖心行动”。积极打造“一站点一品牌”,聚焦“一老一小一弱”群体,创新开展“银龄研习社”、银发志愿服务、“春风少年”志愿服务等暖心服务,服务群众超5000人次;开展工会“送温暖”行动、“女职工健康关爱行动”等行动,共服务400人次。五是创新探索街道居民议事会制度。拓宽基层民意沟通渠道,打造全区首个推行议事会制度试点街道,凤城街道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获得广东省人大常委会通报表扬,成为全市唯一上榜单位。
(六)坚持底线思维、多元共治,社会大局平稳有序
一是全力筑牢安全防线。深化培育发展社区应急先锋,开展应急先锋训练6次;集中推进除患攻坚大整治行动,今年以来共检查“九小”场所、生产经营企业8000多家次,排查整治隐患2700多处,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二是全力推进“三无”船舶整治任务。实施“一船一档案”管理,共排查“三无”船舶29艘,严守北江水域安全防线。三是深入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打造全市首个个人调解室“黄俊斌调解工作室”,组建金牌调解员队伍,今年以来驻所调解室处理各类纠纷案件333件,调解率100%。创新“信访春雨志愿服务队”“大榕树下话平安”等调解模式,将矛盾纠纷排查触角延伸至社区楼栋。四是深化110非警务警情分流机制。2025年以来,我街共接报各类工单2800起,平均受理时间3分钟,平均处置时间13分钟,跑出社会治理“加速度”。五是深化一线接访解题。创新“凤城夜访”工作机制,推动领导干部利用夜晚时间下沉一线,构建“夜访听民意、联动解民忧”基层治理新模式。
二、下一步计划
(一)以更严的要求推动作风建设见行见效。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探索开展“多元课堂”拓展行动,持续深化运用“青年夜校”“青思享”等“青”字品牌。深入开展“一轴二驱五联动”党建品牌深化提升行动,推进党群服务中心“提质拓能”行动。扎实开展“两个覆盖”集中攻坚工作,持续推进新兴领域党建攻坚提质。加大推进在职党员“五微行动”,引导年轻干部到一线干实事、长本领。持续储备社区后备力量,聚焦社区换届培育良田。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强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监管,加强中心工作督办落实,以重点项目为引领带动整体工作全面提升,切实提升凤城高质量发展动能。
(二)以更大的干劲推动经济项目提速提能。大力推进水产品仓储物流中心、烟草公司易地新建卷烟物流配送中心项目、益特隆农副产品交易中心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推动职教一路西延线、长埔路、旅游大道等道路建设,创新探索沙田社区低密度楼盘,带动沙田社区产业经济发展。用好过渡性开发政策,加快推进邮政快递分拣中心项目建设,着力破解土地要素瓶颈,力争引进更多优质招商引资项目落户凤城。加快古城综合停车楼项目工程建设,打造“智慧+停车”商业新地标。深化历史文化遗存与活化利用,推动糖果时光文创产业园建设,大力发展文商旅经济。持续优化“诚心诚意”营商品牌建设,深入开展“企业管家”“项目经理”等机制,进一步织密政企“联络网”。
(三)以更高的标准推动城市建设出圈出彩。大力推进城市更新改造,聚焦上下廓街、沿江路等沿线,全面摸排盘活闲置低效资产,着力争取更多国有资产物业权属下放,通过产业导入,打造消费新场景。创新资源回收与糖果拾物“两网融合”工程,推动沙田分拣中心投入运营,在全区拓展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实施环卫管理体系提质增效行动,推动环卫工作向新能源化、机械化、智能化方向迈进,打造智慧环卫新生态。大力推动防洪排涝地下管网及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后街社区旧堤围改造工程、西门岗原粮食局地块改造,持续优化城市空间功能品质。
(四)以更强的支撑推动乡村振兴动能培植。坚持发动群众,凝聚实施“百千万工程”强大动力,聚焦典型村培育创建和乡村绿化工作,集中开展主干道沿线风貌提升工作,统筹谋划连线连片打造风貌示范带。加快建设田龙南屋围片区、上高寮片区的内涝排水工程,全面提升农村防洪排涝能力和生态景观品质。大力打造笔架河“一河两岸”绿水碧道休闲带,深入挖掘沙田片区乡村文化,推进笔架山水经济乡村振兴建设项目。
(五)以更实的举措推动民生保障走深走实。推进翠湖社区“两社三中心”省级试点工作,打造示范标杆。持续开展“微改革”“一社区一品牌”“一站点一品牌”建设打造,不断探索社会治理新实践。打造“暖心行动”凤城社工品牌,聚焦“一老一小”开展适老化、适幼化改造,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作为党联系服务群众的纽带和桥梁作用,联动多方力量开展系列暖心服务。加快推进凤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扩建工程,加强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与提升。
(六)以更大的力度推动安全韧性与日增强。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重点加强住房、城镇燃气、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等重点领域全过程监督工作,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年”行动,推动船舶管理纳入网格化治理体系,毫不松懈抓好安全防范工作。强化“1+6+N”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继续完善110非警务警情处置机制,持续深化“信访春雨志愿服务队”“大榕树下话平安”工作模式,推进“清心格”清远市网格基层矛盾调解示范点建设工作,打造信访法治化群众诉求受理站,加快推进“黄俊斌工作室”建设,实现矛盾源头治理更加精准有效,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安全保障。